正在加载图片...
中医学形成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她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 各个层面。对中医学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其酝酿和成型的土壤。而中医学的经验和理论, 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1)中医学与儒学文化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一度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文化主流。儒士本身有格物致知的发展倾向和追求实用的价值取向,于是医学被认 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途径之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一时成为旷世流风、儒士箴言。李 时珍、张元素、刘完素、朱丹溪、喻昌、吴鞠通等均为弃儒从医而又在医学发展史上作出杰 出贡献的名家。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也渗透到医学伦理之中。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 君子必笃于情。”医书冠以“仁”字为名者亦颇不少,诸如《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 论》等。当然,儒学文化对中医学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从舔痔吮痈到割股疗亲,礼教杀 人时有可见: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成为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严重桎梏:崇古尊经则造成了中医 学的严重守旧。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学说对中医学术理论及养生学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 响:儒家的伦理思想促进了医家群体伦理道德及气质修养的形成,但它也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儒家的部分孝道伦理观阻碍了中医解剖学的发展,儒学以经解经的研究方式也使部分医家陷 入了故纸堆的窘境。 (2)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佛教在天竺阿育王大弘佛法时传入中国。汉末佛陀医药流行不 广,史书杂说罕有见述。魏晋以降,日渐繁多,隋唐时期达到高峰。陶弘景可谓援佛陀医论 入华之开先河者,借虽辛勤有加,却少有效果。孙思邈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创立中医 学伦理道德观,其《大医精诚》可为代表作。透过现存的石窟记载可知,当时佛教医药虽传 入颇盛,欲将其援入中医药内者亦不少,但均为皮毛而己。不过,应当承认,中医学在吸收 佛教医药的某些内容后变得更加丰富,特别是在中医主流医药外,出现了一些别开生面的新 疗法、新技术,对民间医药风俗影响尤大。中国的浴室乃至医院的真正出现,与佛教传入的 渗透和影响关系密切:源于天竺眼论的针拨内障术,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眼科的治疗技术:瑜 伽功法更为众多中医养生家所推崇、习用。 (3)中医学与道教文化道教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古有“医道同源”之说。大凡修道之 士,都精通医理,以医术高明著称于世的更是代代有之。《道藏》部部都是医书,句句皆涉 医学,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康复思想。恬淡虚无、无为而治, 既是道家的思想境界,也是安康长寿的社会图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既是道家“本体论” 的总体概括,也是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渊源。道家为了达到“长生不老”、 “白日飞升”的养生目标,不惜采用炼丹服食等方术。服食养生有其不可取的一面,但现代 研究也发现,某些方药确实有养生健体、防老益寿的作用,许多丹药在中医外科中至今仍有 广泛的应用。中医学形成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她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 各个层面。对中医学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其酝酿和成型的土壤。而中医学的经验和理论, 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1)中医学与儒学文化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一度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文化主流。儒士本身有格物致知的发展倾向和追求实用的价值取向,于是医学被认 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途径之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一时成为旷世流风、儒士箴言。李 时珍、张元素、刘完素、朱丹溪、喻昌、吴鞠通等均为弃儒从医而又在医学发展史上作出杰 出贡献的名家。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也渗透到医学伦理之中。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 君子必笃于情。”医书冠以“仁”字为名者亦颇不少,诸如《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 论》等。当然,儒学文化对中医学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从舔痔吮痈到割股疗亲,礼教杀 人时有可见;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成为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严重桎梏;崇古尊经则造成了中医 学的严重守旧。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学说对中医学术理论及养生学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 响;儒家的伦理思想促进了医家群体伦理道德及气质修养的形成,但它也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儒家的部分孝道伦理观阻碍了中医解剖学的发展,儒学以经解经的研究方式也使部分医家陷 入了故纸堆的窘境。 (2)中医学与佛教文化 佛教在天竺阿育王大弘佛法时传入中国。汉末佛陀医药流行不 广,史书杂说罕有见述。魏晋以降,日渐繁多,隋唐时期达到高峰。陶弘景可谓援佛陀医论 入华之开先河者,惜虽辛勤有加,却少有效果。孙思邈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创立中医 学伦理道德观,其《大医精诚》可为代表作。透过现存的石窟记载可知,当时佛教医药虽传 入颇盛,欲将其援入中医药内者亦不少,但均为皮毛而已。不过,应当承认,中医学在吸收 佛教医药的某些内容后变得更加丰富,特别是在中医主流医药外,出现了一些别开生面的新 疗法、新技术,对民间医药风俗影响尤大。中国的浴室乃至医院的真正出现,与佛教传入的 渗透和影响关系密切;源于天竺眼论的针拨内障术,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眼科的治疗技术;瑜 伽功法更为众多中医养生家所推崇、习用。 (3)中医学与道教文化 道教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古有“医道同源”之说。大凡修道之 士,都精通医理,以医术高明著称于世的更是代代有之。《道藏》部部都是医书,句句皆涉 医学,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康复思想。恬淡虚无、无为而治, 既是道家的思想境界,也是安康长寿的社会图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既是道家“本体论” 的总体概括,也是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渊源。道家为了达到“长生不老”、 “白日飞升”的养生目标,不惜采用炼丹服食等方术。服食养生有其不可取的一面,但现代 研究也发现,某些方药确实有养生健体、防老益寿的作用,许多丹药在中医外科中至今仍有 广泛的应用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