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内啮合齿轮:两箭头同向: (3)圆锥齿轮:两箭头同时指向节点或同时背离节点: (4)蜗杆传动:左手或右手定则一一右旋蜗杆左手握,左旋蜗杆右手握,四指,,拇指2。 (5)同轴齿轮:两箭头同向。 对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定轴轮系,也可以按照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来确定传动比为”+”或 "”。设从首轮到末轮中外啮合的齿轮的对数为G对,则首末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 x=生=-”2… x 2122…K-1 当数值为”+时,表示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为”时,表示两轮的转向相反。 3.惰轮:在轮系中有一种齿轮,在啮合中,既是前一级啮合的从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它对传 动比数值计算没有影响,但对轮子的转向却起着一定作用,这种齿轮称为惰轮,又称过桥齿轮。 5.1.4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基本原则是给整个机构加上"一”””,将其转化为定轴轮系,按照定轴轮 系传动此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设。和:为周转轮系中任意两个齿轮G和K的转速,?“为行星架 的转速,则基本的计算公式为 发-兰:西:由赞北轮系从G至麻有从动轮齿数的柔积 nt nr-nu 转化轮系从G至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上式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此式只适用于齿轮G、K和行星架H的轴线相平行的场合。 (2)计算过程中,式中的”+”"和””号一定不能省略。 (3)此式多用于求解。、nx、为:或各个齿轮的齿数中的未知数。 (4)此式中的总指的转化轮系中齿轮G和K的传动比。在用此式将未知数求解后,可以求解周转轮系中的传动 比:iar=nolnt 5.1.5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复合轮系是指该轮系中既有周转轮系部分,又有定轴轮系部分,因此计算的关键是,正确分解周 转轮系和复合轮系,分别列出计算方程式,然后联立解出所要求的传动比。那么分解轮系的关键有在 于正确找出各个基本的周转轮系。找周转轮系的一般步骤是: (1)找行星轮:即找轴线位置不固定的齿轮: (2)确定行星架:支撑行星轮运转的构件: (3)找中心轮:直接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定轴齿轮。将周转轮系分出来后,剩下的就是定轴轮系了。 5.1.6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 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这种传动通常由一个固定的中心轮,行星架和行星轮组成。其中行星架为输出轴。这种传动特点 是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加工容易,但承载能力低 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这种传动机构与新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机构原理基本相同,就是齿廓曲线不同。中心轮的内齿是( 2)内啮合齿轮:两箭头同向; ( 3)圆锥齿轮:两箭头同时指向节点或同时背离节点; ( 4)蜗杆传动:左手或右手定则——右旋蜗杆左手握,左旋蜗杆右手握,四指 ,拇指 。 ( 5)同轴齿轮:两箭头同向。 对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定轴轮系,也可以按照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来确定传动比为“ +”或 “-”。设从首轮到末轮中外啮合的齿轮的对数为 对,则首末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 当数值为“ +”时,表示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为“-”时,表示两轮的转向相反。 3.惰轮:在轮系中有一种齿轮,在啮合中,既是前一级啮合的从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它对传 动比数值计算没有影响,但对轮子的转向却起着一定作用,这种齿轮称为惰轮,又称过桥齿轮。 5.1.4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基本原则是给整个机构加上“ ”,将其转化为定轴轮系,按照定轴轮 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设 和 为周转轮系中任意两个齿轮 和 的转速, 为行星架 的转速,则基本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此式只适用于齿轮 、 和行星架 的轴线相平行的场合。 ( 2)计算过程中,式中的“+”和“-”号一定不能省略。 ( 3)此式多用于求解 、 、 或各个齿轮的齿数中的未知数。 ( 4)此式中的 指的转化轮系中齿轮 和 的传动比。在用此式将未知数求解后,可以求解周转轮系中的传动 比: 。 5.1.5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复合轮系是指该轮系中既有周转轮系部分,又有定轴轮系部分,因此计算的关键是,正确分解周 转轮系和复合轮系,分别列出计算方程式,然后联立解出所要求的传动比。那么分解轮系的关键有在 于正确找出各个基本的周转轮系。找周转轮系的一般步骤是: ( 1)找行星轮:即找轴线位置不固定的齿轮; ( 2)确定行星架:支撑行星轮运转的构件; ( 3)找中心轮:直接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定轴齿轮。将周转轮系分出来后,剩下的就是定轴轮系了。 5.1.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 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这种传动通常由一个固定的中心轮,行星架和行星轮组成。其中行星架为输出轴。这种传动特点 是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加工容易,但承载能力低。 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这种传动机构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机构原理基本相同,就是齿廓曲线不同。中心轮的内齿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