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 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 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 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有意思的是,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 解和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西游记》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 行为学的艺术读本,生动地描述了四种性格特征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不仅仅描写了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而且说明 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反观诸己,原来所有的 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也 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 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西游记》提供了两种办法,其一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其二是向 观世音菩萨求助。中国人眼中的观世音菩萨,就像西方人眼中的耶稣。1000多年来,观世 音菩萨以她特有的慈母形象,关爱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因此,许多虔诚的佛教徒是“早也 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而观世音也总是应声而至,救苍生于苦难之中。透过宗教 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藏在我们胸中的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灵。热爱生活 的愿望,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所有的烦恼、怨怼和灾难。 第一章 让我们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 世上惟有做人苦,万事无如吃饭难,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做人和吃饭的问 颐。佛经之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也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唐僧师徒从西天回来, 他们所取回的5048卷经书,全部都是做人的学问。当他们功德圆满,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了 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世界”。我想,那种生活 状态应该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成功吧? 然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并不容易看懂。由于其中纷繁的宗教语言和 艰涩的象征意义,再加之于作品完成之后历史文化的变迁,以至于人们只能停留在情节的表 面,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却很难理解其中蕴涵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强 烈的愿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结合人们职业生活的特点, 做一次白话版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位读者进入对职业生涯的深思,而 且可以通过《西游记》传记文学的特点,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效 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于是,便有了这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大雁往南而来,而我们却在向西而去。让我们沿着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沿着流沙河、 火焰山、盘丝洞……去经历一次心路的远行。 第一章 孙悟空的身世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在他身上与生俱来 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赢得了多少 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即使是成年人,也似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这个“灵根育孕” 的“三无”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据说他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 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 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 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 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有意思的是,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 解和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西游记》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 行为学的艺术读本,生动地描述了四种性格特征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不仅仅描写了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而且说明 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反观诸己,原来所有的 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也 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 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西游记》提供了两种办法,其一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其二是向 观世音菩萨求助。中国人眼中的观世音菩萨,就像西方人眼中的耶稣。1 000 多年来,观世 音菩萨以她特有的慈母形象,关爱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因此,许多虔诚的佛教徒是“早也 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而观世音也总是应声而至,救苍生于苦难之中。透过宗教 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藏在我们胸中的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灵。热爱生活 的愿望,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所有的烦恼、怨怼和灾难。 第一章 让我们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 世上惟有做人苦,万事无如吃饭难,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做人和吃饭的问 题。佛经之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也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唐僧师徒从西天回来, 他们所取回的 5 048 卷经书,全部都是做人的学问。当他们功德圆满,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了 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世界”。我想,那种生活 状态应该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成功吧? 然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并不容易看懂。由于其中纷繁的宗教语言和 艰涩的象征意义,再加之于作品完成之后历史文化的变迁,以至于人们只能停留在情节的表 面,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却很难理解其中蕴涵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强 烈的愿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结合人们职业生活的特点, 做一次白话版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位读者进入对职业生涯的深思,而 且可以通过《西游记》传记文学的特点,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效 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于是,便有了这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大雁往南而来,而我们却在向西而去。让我们沿着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沿着流沙河、 火焰山、盘丝洞……去经历一次心路的远行。 第一章 孙悟空的身世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在他身上与生俱来 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赢得了多少 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即使是成年人,也似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这个“灵根育孕” 的“三无”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据说他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 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