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后,O.o俾斯麦为进一步孤立法国,又利用法、意两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加盟。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己觊觎突尼斯, 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 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一、缔约国彼此和平友好,不参加目的在于 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二、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 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三、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 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四、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 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五、如果共同参加战争,非经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约、和约和条约:六、此条约为秘 密条约:七、条约有效期为5年。1887、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 务条款。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 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国同盟的矛 头本是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意大利感到担心,从 1896年起便采取措施,改善了它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5月意大 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19、三皇同盟1873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 成的同盟。1872年9月,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及首相安德拉希-居拉伯爵、俄皇亚历山大 二世及首相A.M.戈尔恰科夫访问柏林,与德皇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麦会晤。三国首相最后 议定: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1873年5月6日,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 H.K.B.vor毛奇访问彼得堡,德、俄签订一项军事协约。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 攻时,另一方应出兵20万相助。同年6月6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和戈尔恰科夫访问维也 纳,俄、奥两皇又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 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协定至1875年有效,史称 第一次三皇同盟。柏林会议(1878)后,德俄关系恶化,1879年缔结的德奥同盟以俄国为假想 敌。但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 与英国抗衡,因而在1881年6月18日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 为期3年。1884年续订,1887年废除。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协定规定:缔约国之一与第四国 作战时其他两国应守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冲突局部化:对土耳其欧洲领土的任何改变须经 三国共同协议:三国承认封闭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原则是涉及整个欧洲和具有相互 约束性质的,三国将共同注意,务使土耳其不得将海峡所构成的这部分土耳其领土例外地供 任何交战国作军事活动之用。另外,三国又签订一项附加的协议书,规定:奥国对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保留随时合并之权:三国不反对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协定和协 议书是秘密的,1920年才被披露。1887年协定期满,因俄、奥在巴尔干冲突加剧而未再续 订。同年,俾斯麦另与俄国订再保险条约,此约维持到1890年。 20、德奥同盟1879: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军事同盟。普法战争以 后,德国宰相O.vo俾斯麦为孤立和打击法国,力图联合奥匈帝国,拉拢沙皇俄国,阻止法 俄接近。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偏祖奥匈和英国,使沙俄失去了战胜土耳其所获得的 权益。会后,德国借口检疫禁止俄国牲畜入口,又提高了粮食进口税,使俄国遭受严重的经 济损失。德俄关系急剧恶化。俾斯麦觉察到法俄接近的迹象,为应付东西两线可能的进攻, 选择奥国为伙伴。奥、俄在巴尔干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俄国对君士坦丁堡所造成的威胁, 也把奥国推向德国。1879年秋,俾斯麦开始积极筹备反俄的德奥同盟条约。9月21日,俾斯 麦前往维也纳同奥国首相G.安德拉希谈判。9月24日签订了关于筹备缔结盟约的初步秘密 议定书,规定了结盟的一般原则。10月7日德国驻奥匈大使劳斯亲王和奥匈外交大臣在维后,O.von 俾斯麦为进一步孤立法国,又利用法、意两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加盟。 1881 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 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 年 5 月 20 日,德、奥、 意 3 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一、缔约国彼此和平友好,不参加目的在于 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二、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 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三、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 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四、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 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五、如果共同参加战争,非经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约、和约和条约;六、此条约为秘 密条约;七、条约有效期为 5 年。1887、1891、1902、1912 年 4 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 务条款。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 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国同盟的矛 头本是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意大利感到担心,从 1896 年起便采取措施,改善了它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 年 5 月意大 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19、三皇同盟 1873 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 成的同盟。1872 年 9 月,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及首相安德拉希-居拉伯爵、俄皇亚历山大 二世及首相 A.M.戈尔恰科夫访问柏林,与德皇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麦会晤。三国首相最后 议定: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1873 年 5 月 6 日,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 H.K.B.von 毛奇访问彼得堡,德、俄签订一项军事协约。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 攻时,另一方应出兵 20 万相助。同年 6 月 6 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和戈尔恰科夫访问维也 纳,俄、奥两皇又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 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同年 10 月 22 日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协定至 1875 年有效,史称 第一次三皇同盟。柏林会议(1878)后,德俄关系恶化,1879 年缔结的德奥同盟以俄国为假想 敌。但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 与英国抗衡,因而在 1881 年 6 月 18 日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 为期 3 年。1884 年续订,1887 年废除。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协定规定:缔约国之一与第四国 作战时其他两国应守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冲突局部化;对土耳其欧洲领土的任何改变须经 三国共同协议;三国承认封闭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原则是涉及整个欧洲和具有相互 约束性质的,三国将共同注意,务使土耳其不得将海峡所构成的这部分土耳其领土例外地供 任何交战国作军事活动之用。另外,三国又签订一项附加的协议书,规定:奥国对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保留随时合并之权;三国不反对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协定和协 议书是秘密的,1920 年才被披露。1887 年协定期满,因俄、奥在巴尔干冲突加剧而未再续 订。同年,俾斯麦另与俄国订再保险条约,此约维持到 1890 年。 20、德奥同盟 1879 :1879 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军事同盟。普法战争以 后,德国宰相 O.von 俾斯麦为孤立和打击法国,力图联合奥匈帝国,拉拢沙皇俄国,阻止法 俄接近。1878 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偏袒奥匈和英国,使沙俄失去了战胜土耳其所获得的 权益。会后,德国借口检疫禁止俄国牲畜入口,又提高了粮食进口税,使俄国遭受严重的经 济损失。德俄关系急剧恶化。俾斯麦觉察到法俄接近的迹象,为应付东西两线可能的进攻, 选择奥国为伙伴。奥、俄在巴尔干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俄国对君士坦丁堡所造成的威胁, 也把奥国推向德国。1879 年秋,俾斯麦开始积极筹备反俄的德奥同盟条约。9 月 21 日,俾斯 麦前往维也纳同奥国首相 G.安德拉希谈判。9 月 24 日签订了关于筹备缔结盟约的初步秘密 议定书,规定了结盟的一般原则。10 月 7 日德国驻奥匈大使劳斯亲王和奥匈外交大臣在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