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531 资源科学 第30卷第9期 系数为0.47,说明虽然中国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区的战略选择在于强化自然资源基础和加快环境发 但由于体制、经济等原因,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严展的步伐,而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在于加快经济 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发展的步伐 然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系数最低,仅为0.38说明自7发展驱动力 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 伴随着1978年~2008年间中国人口的日益增 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岀的要求,有可能超出它所能加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 持续供应的能力。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明显,我国在获得经济上 协调发展意味着各发展要素围绕着中心目标,长足的进展的同时,也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 在一定范围内,以组织系统的方式相互组合、相互适形成这一发展轨迹的驱动力和原因肯定是非常复杂 应、互相配合,并以适量适当的准则规范各发展要的,尽管如此,回顾评估这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 素的行为,实现系统整体功能合理优化。协调发展括出其驱动力和驱动方式,我们研究发现 的内涵,从本质上看,强调各发展要素创造默契、和 (1)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投资、各行政区域单 谐的发展环境,以整体的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元之间的竞争以及文化根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轨迹 并以自己的发展促进整体的发展。协调发展的根本的主要驱动力 在于当前状态下的整体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 (2)回顾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未来状态下发展的持续性。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政策制定实施方面所做的努 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评价总体结果表明,经济和社会力,可以看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积极而科学 的过快发展,超越了自然资源基础的约束环境发展地介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是资本高 的步伐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社会与收益率,其主体是企业股东,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 资源环境的不协同引起了整体发展的倾斜(图1)。自然资源高收益率,其主体是抽象的全社会公众。 可持续发展 代表全社会公众的当然是政府,我国政府必须具备 可持续发展状态 状态 “可持续控制”能力,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 经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环境教育、环境立 境 法、环境税收、环境标志环境审计绿色国民经济核 发 发 展 算体系、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诸多手段,使可持续控 自然资源基础 自然资源基础(0 制的链条从规划设计环节到资源持续利用,实现资 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目标 (a)一个理型的协调状态 (b)经济快速增长后环境与自然 资源基表现出相对不足 (3)1978年以来,随着各个领域分权化和市场 图1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变化的示意 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和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 Fig 1 Sustainabilitydynamicsshowingstatusandtrendof 益主体。在分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城市 政府表现出很大的竞争性。这种以强调各自利益为 byrapideconomicdevelopment 基础的区域产业同构竞争过程,既促进经济社会的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基发展,又同时隐含着一些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础的可持续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利于区域综合效益提高的因素。 的区域是不同的。在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社 (4)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在投资 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都较高,突出的不协拉动下的“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产出” 调因素是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中等发达地区发展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永久枯竭型的资源消耗换来 出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不协 iDP的增长明显得不偿失,这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 调: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经济发展滞后的经济增长以及国家未来的福祉。从世界许多国家 于自然资源基础。如果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需要调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般达 整的话那么高度发达区域未来提高可持续性的战到38%左右就要回落,否则未来的增长将无法持 略选择在于确保自然资源基础的供给,中等发达地续。在资源消耗型投资拉动下的经济增长一旦缺乏 持续驱动力,就会立即大幅跌落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系数为 0147, 说明虽然中国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 , 但由于体制、经济等原因 ,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 ,严 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 然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系数最低 ,仅为 0138, 说明自 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 ,经济发展 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出的要求 ,有可能超出它所能 持续供应的能力。 协调发展意味着各发展要素围绕着中心目标 , 在一定范围内 ,以组织系统的方式相互组合、相互适 应、互相配合 ,并以适量、适当的准则规范各发展要 素的行为 ,实现系统整体功能合理优化。协调发展 的内涵 ,从本质上看 ,强调各发展要素创造默契、和 谐的发展环境 ,以整体的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 , 并以自己的发展促进整体的发展。协调发展的根本 在于当前状态下的整体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 未来状态下发展的持续性。因此 ,社会、经济发展与 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评价总体结果表明 ,经济和社会 的过快发展 ,超越了自然资源基础的约束 ,环境发展 的步伐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经济社会与 资源环境的不协同引起了整体发展的倾斜(图 1) 。 图 1 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变化的示意 Fig11 Sustainabilitydynamicsshowingstatusandtrend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 (a) Anidealandcoordinatedstatus; (b) Weakeningresourceandenvironmentalbasismirrored byrapideconomicdevelopment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基 础的可持续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在不同发展水平 的区域是不同的。在高度发达的区域 ,经济发展、社 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都较高 ,突出的不协 调因素是自然资源基础薄弱 ;中等发达地区发展突 出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不协 调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经济发展滞后 于自然资源基础。如果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需要调 整的话 ,那么高度发达区域未来提高可持续性的战 略选择在于确保自然资源基础的供给 ,中等发达地 区的战略选择在于强化自然资源基础和加快环境发 展的步伐 ,而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在于加快经济 发展的步伐。 7 发展驱动力 伴随着 1978 年~2008 年间中国人口的日益增 加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明显 ,我国在获得经济上 长足的进展的同时 ,也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 形成这一发展轨迹的驱动力和原因肯定是非常复杂 的 ,尽管如此 ,回顾评估这 30 年的发展历程 ,可以概 括出其驱动力和驱动方式 ,我们研究发现 : (1) 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投资、各行政区域单 元之间的竞争以及文化根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轨迹 的主要驱动力。 (2) 回顾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政策制定实施方面所做的努 力 ,可以看出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积极而科学 地介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追求的是资本高 收益率 ,其主体是企业股东 ,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 自然资源高收益率 ,其主体是抽象的全社会公众。 代表全社会公众的当然是政府 ,我国政府必须具备 “可持续控制”能力 ,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环境教育、环境立 法、环境税收、环境标志、环境审计、绿色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诸多手段 ,使可持续控 制的链条从规划设计环节到资源持续利用 ,实现资 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目标。 (3) 1978 年以来 ,随着各个领域分权化和市场 化的不断推进 ,城市和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 益主体。在分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 ,我国的城市 政府表现出很大的竞争性。这种以强调各自利益为 基础的区域产业同构竞争过程 ,既促进经济社会的 发展 ,又同时隐含着一些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不利于区域综合效益提高的因素。 (4) 30 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在投资 拉动下的“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产出”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永久枯竭型的资源消耗换来 GDP的增长明显得不偿失 ,这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 的经济增长以及国家未来的福祉。从世界许多国家 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般达 到 38% 左右就要回落 ,否则未来的增长将无法持 续。在资源消耗型投资拉动下的经济增长一旦缺乏 持续驱动力 ,就会立即大幅跌落。 4531 资 源 科 学 第 30 卷第 9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