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原子和分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它们的电子结构,所以提出电 子运动的本性和能量的问题。由于核比电子重得多,我们预期核 的运动与电子的运动相比较是微小的。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行是”模型,其中电子在不 同的轨道上绕核运转,正如行星绕太阳一样。然而,这一模型有一 根本性的困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一个加速的带电粒子以电磁 波(光)的形式辐射能量。一个电子以恒定速率绕核运转,由于其 速度矢量的方向连续变化而受到加速。于是卢瑟福模型中的电子 将不断地由于辐射而失去能量,因而将向核的方向盘旋。按照经典 (19世纪)物理学,卢瑟福型原子是不稳定的并且将要崩遗。 排除这个困难的-一个可能出路是1913年玻尔(Bohr)提出的 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用于氢原子。能量量子化由普朗克(Planck) 于1900年首次引入物理学,他以固体辐射的能量是v的整倍数 的假设开始,导出了观察到的热体(黑体辐射)发光的强度分布。在 hy中,y是辐射频率,h是一个比例常数(叫做普朗克常数),等于 6.6×10-27尔格·秒。1905年,爱因斯坦(Einstein)指出,光电效 应中释出的电子的动能与照到金属上的光的频率的依赖关系,可 由光是粒子样的实体(光子)所组成的观点来解释,每个光子的能 量 E先子=hv (1.1) 所以光除了表现为被衍射所证明的波动性外还能表现为粒子性。 玻尔假设氢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只限制于在 一些允许的圆周之一上运动。当电子从一轨道(定态)跃迁到另一 轨道上,则吸收或放出一个频率为的光量子 v=△E/h (1.2) 式中△B是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能量守恒)。用一个假设,当一个 电子从自由(电离)态跃迁到某一束缚轨道时放出一个光子,其频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