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津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 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 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这一时期,对外开放也迈出了重大步伐。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开放了哈尔滨等4个边境、沿海 会城市和太原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及一大批内陆市县。到1997年,中国对的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一类口 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93年底,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 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1994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 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干力加强汁会主义结神文明津设若干重要问顺的决议》,对新形势下 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曙和规划,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个决议的贯彻,使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健设也取得重大进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高举邓小乎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邓小平逝世后,中国能否继续沿 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即中国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世关注, 同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相,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音程》 大会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县 本纲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 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 见的洪涝灾害。1999年,又接连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简称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李登辉 抛出“两国论”、“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面对这些风险和考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冷静分 析,正确把握,果新决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 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若对外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 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 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这一时期,对外开放也迈出了重大步伐。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开放了哈尔滨等4个边境、沿海省 会城市和太原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及一大批内陆市县。到199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二类口 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 局。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93年底,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 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1994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 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 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个决议的贯彻,使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高举邓小乎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邓小平逝世后,中国能否继续沿 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即中国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世关注。 同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大会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纲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 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 见的洪涝灾害。1999年,又接连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简称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李登辉 抛出“两国论”、“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面对这些风险和考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冷静分 析,正确把握,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 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