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越流排泄量、 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 3应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 4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且不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造 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和不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应小 于相应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 3.5.6平原区深层承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一般很差,不具有持续开 发利用意义。需要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地区,应査明开采含水层的岩性、厚度」 层位、单位出水量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出限定水头下降值条件下的允许开采量 3.5.7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 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岀量、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 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即为地下水资源量 3.5.8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增减水量 3.6总水资源 3.6.1总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主 要内容包括“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分析、总水资源数量计算和水 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 3.6.2“三水”转化和平衡关系的分析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析不同类型区“三水”转化机理,建立降水量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潜水蒸发、地表蒸散发等分量的平衡关系,提出各种类型区的总水资源数量表达 式 2分析相邻类型区(主要指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 3分析人类活动改变产流、入渗、蒸发等下垫面条件后对“三水”关系的 影响,预测总水资源数量的变化趋势。 3.6.3总水资源量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区总水资源数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可任选其中一种方法计算),一是 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 二是划分类型区,用区域总水资源数量表达式直接计算2 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越流排泄量、 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 3 应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 4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且不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造 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和不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应小 于相应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 3.5.6 平原区深层承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一般很差,不具有持续开 发利用意义。需要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地区,应查明开采含水层的岩性、厚度、 层位、单位出水量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出限定水头下降值条件下的允许开采量。 3.5.7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 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 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即为地下水资源量。 3.5.8 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增减水量。 3.6 总水资源 3.6.1 总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主 要内容包括“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分析、总水资源数量计算和水 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 3.6.2 “三水”转化和平衡关系的分析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分析不同类型区“三水”转化机理,建立降水量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潜水蒸发、地表蒸散发等分量的平衡关系,提出各种类型区的总水资源数量表达 式。 2 分析相邻类型区(主要指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 系。 3 分析人类活动改变产流、入渗、蒸发等下垫面条件后对“三水”关系的 影响,预测总水资源数量的变化趋势。 3.6.3 总水资源量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分区总水资源数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可任选其中一种方法计算),一是 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 二是划分类型区,用区域总水资源数量表达式直接计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