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 3灌溉引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开采井数、单井岀水量、地下水实 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 4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岸溶地下水分布 区还应有岩溶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程度 3.5.3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既应按本导则2.0.3条和2.0.4条规定进行分区 还必须按下列要求划分类型区: 1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评价区划分为平原区、山丘区,称一级类型 区 2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 基岩山丘区、岩溶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将平原区划分为山前倾斜平原区、 般平原区、滨海平原区、黄土台塬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 山间河谷平原区和沙漠区,称二级类型区。 3根据地下水的矿化度,将各二级类型区划分为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 区,称二级类型亚区 4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二级类型区或二级类型亚区划分为若干水文地质 单元,称计算区。 3.5.4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灌溉定额等 资料的综合分析,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 包括:给水度、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渠系渗 漏补给系数、渠潜入渗补给系数、井灌回归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越流补 给系数。 2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尽可能与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 列同步,应进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地下水资源数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计算,并要求分别计算、评价流域 分区和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3.5.5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分别进行补给量、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计 算,其中 1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人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水库(湖泊、塘坝) 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侧向补给量、渠灌人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 工回灌补给量及井灌回归量,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 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量为地下水资源量。2 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 3 灌溉引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开采井数、单井出水量、地下水实 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 4 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岸溶地下水分布 区还应有岩溶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程度。 3.5.3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既应按本导则 2.O.3 条和 2.0.4 条规定进行分区, 还必须按下列要求划分类型区: 1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评价区划分为平原区、山丘区,称一级类型 区。 2 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 基岩山丘区、岩溶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将平原区划分为山前倾斜平原区、一 般平原区、滨海平原区、黄土台塬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 山间河谷平原区和沙漠区,称二级类型区。 3 根据地下水的矿化度,将各二级类型区划分为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 区,称二级类型亚区。 4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二级类型区或二级类型亚区划分为若干水文地质 单元,称计算区。 3.5.4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灌溉定额等 资料的综合分析,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 包括:给水度、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渠系渗 漏补给系数、渠潜入渗补给系数、井灌回归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越流补 给系数。 2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尽可能与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 列同步,应进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 地下水资源数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计算,并要求分别计算、评价流域 分区和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3.5.5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分别进行补给量、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计 算,其中: 1 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人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水库(湖泊、塘坝) 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侧向补给量、渠灌人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 工回灌补给量及井灌回归量,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 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量为地下水资源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