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矣。”①其次,经过鸿片战争之后半个世纪的中外交往,以及西 方文化的逐步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下层知识分子,也 改变了对外部世界的一无所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资 本主义世界的许多信息,从而逐步产生了变革图强的愿望。早 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多年,就不断有人指出,日本经过了明治维 新,正在锐意进取,发愤图强,因此,清政府应当急起直追。 郑规应曾指出:“日本初亦受其骏削…厥后其王游历各国面 归,窥见利病之故,乃下令国中,大为振作,讲求商务。”@ 王韬也赞扬日本乃“海东一小国耳,一旦勃然有志振兴,颅革平 肯因循之弊”®。这一点,在维新派的政治领袖康有为的身上 也表现出来。康有为(1858一1927),广东南海人、1888年, 他上书清皇帝,他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 余年间,百废俱举,南灭琉球,北辟報夷,欧洲大国,腕之不 敢同”;“自改纪庶,日夜谋我,~外购快舰,大小已三十艘,将 剪朝鲜而窥我边。”④他指出,清政府面临着“外夷交迫”,“兵 羽财穷”,“天时人事,危乱将至”的形势,必须改革图存。第 三,正由于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的逐步了解,以及他们对 西方文化的耳濡目染,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开始变化。康有为 回忆,.他于1879年“得《西国近事汇编》、李☐《环游地球新录》 及西书数种览之,薄游香港,览西人宫室之美丽,道路之整洁, 巡捕之严密,乃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狄夷视之”®。 这证明,·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中渐渐摆脱“尊王攘夷”的传 ①《端阳兴算记》,.《唐才常集》第158页, @《盛世危言》,《成戌变法》《一)第81页, ⑧《我园文承外编》(一)第142页。 ④《戊戌变法》《一)第124页◆ ⑤《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第115页。 ·1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