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知诵习,而民间亦教本励行,即移孝作忠之道,胥由于此。”① “逆命利君谓之忠”,人们世世代代都这么思考着,然而到了外 敌入侵,狼烟遍地的年代,满腹经纶的秀才举子们又在想些什 么呢? 第二节· 激进知识分子的出现 、 “甲午”刺激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溃败,刺激了近代科举知识分子, 使他们高举数亡图存的旗积,登上了政治舞台。 知识分子的觉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鸦片战争 后半个世纪中,中国屡道侵略,知识分子从群体上看依然缺乏 政治觉醒意识,可是为什么甲午战争却把他们推上了历史舞 台?首先,这是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空前的民族灾难。 在这场战争中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甚至清政府的中下层官吏, 也直接受到影响。形势吃紧之时,“各省京官纷纷出京,儿乎十 室九空,流散情形,不堪目睹⑨。战后赔款之巨,割地之苣, 史无前例,热血之士,无不认为丧权辱国。在中国人的传统观 念中,中国是礼义上邦,日本则不过东瀛小夷。而现在堂堂 礼义上邦竞不得不向东游小夷屈辱求和,它无疑当头棒喝, 强烈地激起了知识分子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唐才常说:“会 东事起,水陆诸军,遗败不可收拾,警报日夕数至。朝野上下, 甓慎失图。于是乡曲之儒,谈虎色变,亦稍稍生热力、萌动机 ①《学故汇鐮》内编,卷35。 @刘光第《自京师与自流井刘安浓堂手札》第43函,《刘州第第》第255成。 “11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