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经济学研究 失,劳动力成本呈现上涨趋势,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消失;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对外贸易产品和产 量的下降,以及全球市场的吸纳能力下降,已有的优势再难以发挥以往对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 面对新形势,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需要改变劳动力结构,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作 用。首先,应该通过新型城市化,消除劳动力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流动障碍,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转 变,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还可以拉动居民消费, 同时有利于通过城市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城乡结构 的优化还会推动劳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与产业内的配置效率,提高我国工业 发展的质量,并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加大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通过学术进 步、知识增长、技术消化和创业实现劳动力知识结构升级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 参考文献 1.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1期 3.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重庆〕《改革》2011年第10期。 4.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λ分配和经济增长》,〔北京〕《管理世界》2007年第6 期 5陆益龙:《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李宝庆、张斌《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供求:基于江苏省及其地域差异的分析》,〔南京〕《学海》2013年第5期 7.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南京〕《宏观经济研究》010年第11期 汤向俊、任保平:《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天津〕《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5 期 9.许鑫:《中国区域劳动生产率存在趋同吗 一个基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天津〕《南开经济研究》 2005年第1期。 10.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11.魏浩、程琤:《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与高端人才战略》.〔北京〕《财贸经济》010年第10期 12.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北京〕《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13.岳希明、任若恩:《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北京〕《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14.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空间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北京〕《管理世界》010年第4期 15.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北京〕《经济研究》2012年第1 16.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3期。 17.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北京〕《中国人口科学》011年第 1期 18. Cai, Fang and Dewen Wang: 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in Garnaut and Song(eds The China boom and Its discontents.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 2005 19. Zhong fu-ning, Li Qing, Xiang Jing, Zhu Jing: Economic Growth, Demographic Change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Joum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2(10): 1884-1895, 2013. 〔责任编辑:天则〕江苏社会科学 2015 年第 3 期 经济学研究 失,劳动力成本呈现上涨趋势,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消失;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对外贸易产品和产 量的下降,以及全球市场的吸纳能力下降,已有的优势再难以发挥以往对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 面对新形势,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需要改变劳动力结构,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作 用。首先,应该通过新型城市化,消除劳动力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流动障碍,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转 变,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还可以拉动居民消费, 同时有利于通过城市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城乡结构 的优化还会推动劳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与产业内的配置效率,提高我国工业 发展的质量,并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加大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通过学术进 步、知识增长、技术消化和创业实现劳动力知识结构升级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 展。 参考文献 1. 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 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1期。 3. 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重庆〕《改革》2011年第10期。 4.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北京〕《管理世界》2007年第6 期。 5. 陆益龙:《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 李宝庆、张斌:《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供求:基于江苏省及其地域差异的分析》,〔南京〕《学海》2013年第5期。 7.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南京〕《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 8. 汤向俊、任保平:《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天津〕《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5 期。 9. 许鑫:《中国区域劳动生产率存在趋同吗?——一个基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天津〕《南开经济研究》 2005年第1期。 10. 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11. 魏浩、程琤:《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与高端人才战略》,〔北京〕《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 12.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北京〕《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13. 岳希明、任若恩:《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北京〕《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14.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空间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北京〕《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 15.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北京〕《经济研究》2012年第1 期。 16.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3期。 17.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 1期。 18. Cai,Fang and Dewen Wang: 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mplications for Growth,in Garnaut and Song(eds.) The China Boom and Its Discontents.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 2005. 19. Zhong fu-ning, Li Qing, Xiang Jing , Zhu Jing: Economic Growth, Demographic Change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2(10):1884-1895, 2013. 〔责任编辑:天 则〕 - 7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