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劳动力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陆益龙,2008)。这些限制造成了劳动 力的效率损失。 3.经济城镇化,就业未能实现堿镇化,社会保障没有实现全覆盖,劳动力供给结构异化、扭曲,限 制了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除了就业制度的分割外,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出分割的状态,不仅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而且不同 性质的部门之间(正规就业部门和非正规就业部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也处于分割状态(赖德胜 等,2005) 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首先体现在城乡之间。尽管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处于城镇地区这样一个 大的市场,但两者在岗位获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刑春冰 2008)。他们一般处于更为不利的就业境况中: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普遍缺乏社会保障、工资水平 低且时常遭到拖欠、工作环境与劳动保护情况普遍较差(谢勇等,2009)。表8描述了农民工和城镇职 工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无论是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农民工的参保率都很低,参保的 比例分别只有6.5%、12.90%和17.43%,城镇职工参保的比例分别是43.26%、60.76%、62.23%,农民工 与城镇职工参保比例的差距分别达到3676%、47.86%、44.80%,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社会保障的覆盖 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 表8中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程度(%) 这种制度分割同时体现在 不同性质的部门之间。享受社 全体「东部中部西部序业 非国有 会保障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正规 失业保险116017.157.92 43.45689527599.25 总体养老保险18.1226.0814.0710.7663.3983.7545.931849 就业部门,而非正规部门的就业 医疗保险3455454623.812843808080215003044 失业保险6507901.682.2020.2723.991105.61 人员基本上没有被纳入社会保农民工莽老保险|2%15674014033453230187 障体系。表8描述了不同所有制 医疗保险174320.177.259.5136.263449289715.9 失业保险43.2650.6232.543807468175.7148.1823.16 类型职工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065705485292670791517286403 度。事业单位、国有单位等正规 就业部门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数据来源: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所得。 普遍高于集体单位和非国有单注1非国有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他类型单位。 位等非正规就业部门。覆盖程度最高的是国有单位,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 达到6895%、83.75%、80.21%;覆盖程度最低的是非国有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他类型 企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9.25%、18.49%、30.44%,国有单位和非国有 单位职工参保比例的差距分别达到597%、65.26%、49.77%,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在社会保障的覆 盖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在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比例占85.05%, 在事业单位和国有单位就业的仅占1.30%、443%。 四、结论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处 于无限供给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制的改革,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启动,劳动力要素得到 解放,能够与资本更有效结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 给为载体开始蓬勃发展,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随着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给 形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口红利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因而劳动 力的投入不仅形成了我国的巨大优势,也形成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以及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的转型已经基本实现,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中国劳动力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陆益龙,2008)。这些限制造成了劳动 力的效率损失。 3. 经济城镇化,就业未能实现城镇化,社会保障没有实现全覆盖,劳动力供给结构异化、扭曲,限 制了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除了就业制度的分割外,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出分割的状态,不仅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而且不同 性质的部门之间(正规就业部门和非正规就业部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也处于分割状态(赖德胜 等,2005)。 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首先体现在城乡之间。尽管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处于城镇地区这样一个 大的市场,但两者在岗位获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刑春冰, 2008)。他们一般处于更为不利的就业境况中: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普遍缺乏社会保障、工资水平 低且时常遭到拖欠、工作环境与劳动保护情况普遍较差(谢勇等,2009)。表8描述了农民工和城镇职 工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无论是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农民工的参保率都很低,参保的 比例分别只有6.5%、12.90%和17.43%,城镇职工参保的比例分别是43.26%、60.76%、62.23%,农民工 与城镇职工参保比例的差距分别达到36.76%、47.86%、44.80%,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社会保障的覆盖 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 这种制度分割同时体现在 不同性质的部门之间。享受社 会保障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正规 就业部门,而非正规部门的就业 人员基本上没有被纳入社会保 障体系。表8描述了不同所有制 类 型 职 工 社 会 保 障 的 覆 盖 程 度。事业单位、国有单位等正规 就业部门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 普遍高于集体单位和非国有单 位等非正规就业部门。覆盖程度最高的是国有单位,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 达到68.95%、83.75%、80.21%;覆盖程度最低的是非国有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他类型 企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9.25%、18.49%、30.44%,国有单位和非国有 单位职工参保比例的差距分别达到59.7%、65.26%、49.77%,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在社会保障的覆 盖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在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比例占85.05%, 在事业单位和国有单位就业的仅占1.30%、4.43%。 四、 结 论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处 于无限供给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制的改革,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启动,劳动力要素得到 解放,能够与资本更有效结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 给为载体开始蓬勃发展,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随着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给 形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口红利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因而劳动 力的投入不仅形成了我国的巨大优势,也形成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以及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的转型已经基本实现,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 表8 中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程度 (%) 总体 农民工 城镇职工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全体 11.60 18.12 34.55 6.50 12.90 17.43 43.26 60.76 62.23 东部 17.15 26.08 45.46 7.90 15.67 20.17 50.62 67.09 66.96 中部 7.92 14.07 23.81 1.68 4.09 7.25 32.54 54.88 53.98 西部 7.14 10.76 28.43 2.20 4.03 9.51 38.07 52.92 60.26 事业单位 43.45 63.39 80.80 20.27 34.35 36.26 46.81 67.07 84.24 国有 68.95 83.75 80.21 23.99 34.37 34.49 75.71 91.15 85.88 集体 27.59 45.93 50.00 11.40 23.07 28.97 48.18 72.86 65.22 非国有 9.25 18.49 30.44 5.61 11.87 15.91 23.16 40.03 36.16 区分地区 区分所有制类型 数据来源: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所得。 注:1、非国有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他类型单位。 - 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