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沈阳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 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 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 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 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 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 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 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 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 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 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 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 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 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 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 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 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 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 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 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 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 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 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 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 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 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 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 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 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 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 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 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沈阳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 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 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 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 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 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 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 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 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 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 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 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 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 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 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 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 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 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 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 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 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 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 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 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 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 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 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 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 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 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 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 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