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提高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外流 (2)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增加Ca2+通道通透性 记忆方法:(以乙酰胆碱为例) 乙酰胆碱与心肌M受体结合后产生心脏活动的抑制,其原因是影响到心肌电活动的特 性,而心肌电活动的改变必然是离子浓度或通透性变化所致。通常情况下,递质与受体结合 后引起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因此,乙酰胆碱可能是増加了某种离子的通透性。如果Na 通透性增加,会出现Na+内流增多(细胞内Na+浓度低)、增快,4期自动去极化加速,这 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相反:如果Ca2+通透性増加,Ca2+内流増多将増强心肌的收缩力等改 变,这也与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相反:如果K+通透性增加,心肌兴奋性、自律性都将降低, 这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一致,因此,乙酰胆碱是通过增加细胞膜对K+通透性产生作用的。 同理可以推出儿茶酚胺主要通过增加Ca2+通透性而发挥作用。掌握了这咱推理方法,就无 需逐项记忆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九、心电图各主要波段的意义 P波一一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两心室复极化。 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QT间期—一从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ST段—一从QRS波结束到T波开始,反映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 十、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一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及其最大分支。 作用: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差 2.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 作用:构成主要的外周阻力,维持动脉血压 3.交换血管—一真毛细血管 作用: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4容量血管—一静脉 作用: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 十一、动脉血压 1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指主动脉压 通常用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 2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1)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 3.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条件:血流充盈;(2)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5动脉脉搏: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壁的扩张 与回缩的起伏。 十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1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压,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0.4~1.2kPa(4~12cmH2O),它的(1)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提高 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 K+外流。 (2)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Ca2+通道通透性。 记忆方法:(以乙酰胆碱为例) 乙酰胆碱与心肌 M 受体结合后产生心脏活动的抑制,其原因是影响到心肌电活动的特 性,而心肌电活动的改变必然是离子浓度或通透性变化所致。通常情况下,递质与受体结合 后引起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因此,乙酰胆碱可能是增加了某种离子的通透性。如果 Na+ 通透性增加,会出现 Na+内流增多(细胞内 Na+浓度低)、增快,4 期自动去极化加速,这 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相反;如果 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增多将增强心肌的收缩力等改 变,这也与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相反;如果 K+通透性增加,心肌兴奋性、自律性都将降低, 这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一致,因此,乙酰胆碱是通过增加细胞膜对 K+通透性产生作用的。 同理可以推出儿茶酚胺主要通过增加 Ca2+通透性而发挥作用。掌握了这咱推理方法,就无 需逐项记忆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九、心电图各主要波段的意义 P 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 波——两心室复极化。 P—R 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Q—T 间期——从 QRS 波开始到 T 波结束,反映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ST 段——从 QRS 波结束到 T 波开始,反映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 十、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及其最大分支。 作用: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差。 2.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 作用:构成主要的外周阻力,维持动脉血压。 3.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作用: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4.容量血管——静脉。 作用:容纳 60%~70%的循环血量。 十一、动脉血压 1.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指主动脉压, 通常用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 2.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1)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 3.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条件:血流充盈;(2)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5.动脉脉搏: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壁的扩张 与回缩的起伏。 十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1.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压,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0.4~1.2kPa(4~12cmH2O),它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