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北京行玫学院学提》2004年第2期 ●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2文战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04)02-0092-05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口李熠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Civil Society(市 民社会理论的评介和对概念移植问题的讨论上。 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 1992年邓正来、景跃进发表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 热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与中国当代杜会政治的变 会》一文,堪称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之滥觞。 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拟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陆续发表了一系 对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列有影响的文章,围绕如何建构中国公民社会,以 一、中国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 及中国公民社会有无可能展开热烈讨论。 到了上个世纪末以后,随若世界范围内的治理 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是一个完 与善治的兴起,中国政府的治理变革、制度创新研 全源于西方的极富包容性和开放性且内涵不断变 究进人一个新的阶段,公民社会理论因与中国政治 化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这 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而更加兴 一概念倾注了大量的热诚。学者们希望借助于这样 盛。此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 一个纯粹西方的概念来提供一个解决中国现代化 作为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对国家与社会 发展路径及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种理想框 之间疆域的确立、社会空间的建构及第三部门的发 架。 展展开切实的论证。 从中国内地的研究情况来看,公民社会理论的 兴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二、市民杜会的概念及其建构 第一阶段,主要是从1992年开始到上个世纪 要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对中国学者而言首先 末。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西化的概念植人中 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实层面的发展,迫 国的话语体系里。“Civ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有“公 切需要重新认识和确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 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三种常见的译 作为后进国家的中国,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也急需 名,每种译文都体现了译者对这个词的不同理解: 借用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来推动自己的发展。正是在 其实,在1992年以前,市民社会是一种广义的通行 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中国知识界在对西方理论进行 用法,中国知识界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因为它来 甄别时,选中了公民社会这样一个发源于西方、与 源于马克思著作中使用的“bourgeois'”3。中国学者 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近些年在西方也得 具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马克思著作中的市 到重新复苏的概念。 民社会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因此,对同一个德文 在这一阶段,中国知识界对公民社会的讨论主 单词,有的书有的地方翻译成市民社会,有的侧译 要围绕现代化的进程而展开,这与公民社会这一概 为资产阶级社会。随着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深人了 念的“舶来”性紧密相连。这一时期的成果,除了探 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市民社会的译名,并 讨建立中国的公民社会以外,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公 同时注意不把它和资产阶级社会等同起来。不过,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老简介:李增耀(1970-),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美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92- 万方数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理论综述 中圈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吏章编号:1008—7621(2004)02-0092-05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口李熠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Civil Society(市 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 热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与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的变 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拟 对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一、中国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 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是一个完 全源于西方的极富包容性和开放性且内涵不断变 化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这 一概念倾注了大量的热诚。学者们希望借助于这样 一个纯粹西方的概念来提供一个解决中国现代化 发展路径及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种理想框 架。 从中国内地的研究情况来看,公民社会理论的 兴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从1992年开始到上个世纪 末。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实层面的发展,迫 切需要重新认识和确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 作为后进国家的中国,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也急需 借用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来推动自己的发展。正是在 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中国知识界在对西方理论进行 甄别时,选中了公民社会这样一个发源于西方、与 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近些年在西方也得 到重新复苏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中国知识界对公民社会的讨论主 要围绕现代化的进程而展开,这与公民社会这一概 念的“舶来”性紧密相连。这一时期的成果,除了探 讨建立中国的公民社会以外,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公 民社会理论的评介和对概念移植问题的讨论上。 1992年邓正来、景跃进发表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 会》一文,堪称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之滥觞1‘。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陆续发表了一系 列有影响的文章,围绕如何建构中国公民社会,以 及中国公民社会有无可能展开热烈讨论。 到了上个世纪宋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治理 与善治的兴起,中国政府的治理变革、制度创新研 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民社会理论因与中国政治 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而更加兴 盛。此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 作为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对国家与社会 之间疆域的确立、社会空间的建构及第三部门的发 展展开切实的论证。 二、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其建构 要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对中国学者而言首先 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西化的概念植入中 国的话语体系里。“Civ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有“公 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三种常见的译 名,每种译文都体现了译者对这个词的不同理解. 其实,在1992年以前,市民社会是一种广义的通行 用法,中国知识界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因为它来 源于马克思著作中使用的“bourgeois”口-。中国学者 具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马克思著作中的市 民社会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因此,对同一个德文 单词,有的书有的地方翻译成市民社会.有的则译 为资产阶级社会。随着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深入了 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市民社会的译名,并 同时注意不把它和资产阶级社会等同起来。不过, 收稿日期:2003—09一10 作者简介:李熠煜(1970一),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92— 万方数据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