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读书笔记分为后批、摘录、问答、提要、心得等形式。在做笔记时应注意,要规范缩写符号,便于日后回忆:要讲究格式,条理清晰,便于理 和记忆:要注明作者、书名、页目、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便于将来查考。制作卡片的优点是便于保存、分类、查找,有利于积累和扩充知识 卡片一般分为摘录卡片、索引卡片和心得卡片三种,可以灵活运用,但每张卡片上需注明类别和出处,并及时分类存放,以备查阅 3.3科学思维的方法 3.3.1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很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提倡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优良心理品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 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 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2敢于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现实起点和开端。质疑,就是对现有事物持科学的怀疑态度,以促使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进和创新。质疑 思维,是一种以审视的目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的科学思维方法。敢于质疑是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敢于质疑才能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创造热情,进入创造思维过程。 人们总是羡慕发明创造者,其实,许多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捕捉创新的机遇,取得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捕捉问题的敏锐 头脑,有没有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提疑点的慧眼,有没有敢于在权威下过”结论”、作过”论断″的所谓终极真理”面前质疑 一敢于刨根问底进行探索创新的勇气 33.3要善于思考 在思维过程中注重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探究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发现现有事物和知识的局限。在思考时,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 问题,就是说,想问题的思路要灵活,就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转换思维的视角,要不断地把思路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想 事物各方面的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办法,以便比较、选择新颖独特、先进合理、科学可行的方案。逆向性思维是最典型多维思维形式之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性思维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法拉第通过对电产生磁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大胆提出磁能产生 电的设想,然后通过反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创新成果。法拉第的成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 的巧妙运用 3.34善于抓住意外发现,认真思考意外发现 人们的许多灵感往往是由原型启发而意外发现的,灵感常常是在受到某些事物或因素的刺激和启发的情况下产生的,灵感的发生是人们事先难以 预料的,往往是由意想不到的意外因素诱发的,这些意外因素或刺激物,既可能是人们事先从未曾碰到过的,也可能是早己熟知的日常现象。但 当灵感闪现之前,这些熟悉的现象却被忽略了。例如,阿基米德面对鉴别王冠真伪的难题煞费苦心,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当他躺进澡盆洗澡 寸,看到水从澡盆里溢出来,这时他忽然在惊觉中醒悟过来,从而揭开了真假王冠之谜,并由此进一步发现了浮力定律。而牛顿则是在长时间观 察思考树上苹果落地的原因,而诱发出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参考案例 1.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 就现代大学而言其起源系肇始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 universitas)一词愿意主要指”一群先生或一群学生所组合的学术性行会"。中世纪的大 学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都大约形成于12世纪。此后又相继出现更具现代大学特征的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 国的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意大利的萨里诺大学等。中世纪的大学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办大学的初始宗旨主要是培养牧师和僧侣。 此,神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科目。同时,大学里还讲授语法、修辞、逻辑、法律、天文、几何、医学、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的教 学科目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因而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博雅教育的三大目标是:了解自然、社会 和人生:掌握一定的清晰表达、科学方法的训练等基本技能:形成对学问的忠告、宽容的价值观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可以说,中世纪的大 一经产生就争取到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权利,这对现代西方大学的产生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当时担任德国内政部宗教和教育司的洪堡(W. von Hum boldt)在1810年受命组建柏林大学。创建柏林大 学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人努力用精神力量来补偿物质损失的一个结果,它来自德国人的战败耻辱感一八六年拿破仑在耶拿击败普鲁士,并于 八七年逼迫普鲁士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并且关闭了耶拿和哈勒大学,德皇室仓呈出逃至东普鲁士的梅梅尔。这一战败国命运强烈刺激了德国 思想家费希特,同年他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了”致德意志人民”的著名演讲,大声疾呼德国只有靠文化与教育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自立。随后洪堡 出任普鲁士内政部新设的文化教育专员,费希特出任新建柏林大学校长,全力推动德国的文化教育复兴。在短短时间内,德国这个以往欧洲最落 后的民族,跃而执欧洲学术文化之牛耳。可以这样讲,无论德国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没有十九世纪德国学人的精神,就没有柏林大学的典范读书笔记分为后批、摘录、问答、提要、心得等形式。在做笔记时应注意,要规范缩写符号,便于日后回忆;要讲究格式,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和记忆;要注明作者、书名、页目、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便于将来查考。制作卡片的优点是便于保存、分类、查找,有利于积累和扩充知识。 卡片一般分为摘录卡片、索引卡片和心得卡片三种,可以灵活运用,但每张卡片上需注明类别和出处,并及时分类存放,以备查阅。 3.3 科学思维的方法 3.3.1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很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提倡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优良心理品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 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 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2 敢于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现实起点和开端。质疑,就是对现有事物持科学的怀疑态度,以促使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进和创新。质疑 思维,是一种以审视的目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的科学思维方法。敢于质疑是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敢于质疑才能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创造热情,进入创造思维过程。 人们总是羡慕发明创造者,其实,许多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捕捉创新的机遇,取得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捕捉问题的敏锐 头脑,有没有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疑点的慧眼,有没有敢于在权威下过“结论”、作过“论断”的所谓“终极真理”面前质疑 ——敢于刨根问底进行探索创新的勇气。 3.3.3 要善于思考 在思维过程中注重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探究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发现现有事物和知识的局限。在思考时,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 问题,就是说,想问题的思路要灵活,就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转换思维的视角,要不断地把思路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想 到事物各方面的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办法,以便比较、选择新颖独特、先进合理、科学可行的方案。逆向性思维是最典型多维思维形式之 一。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性思维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法拉第通过对电产生磁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大胆提出磁能产生 电的设想,然后通过反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创新成果。法拉第的成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 的巧妙运用。 3.3.4 善于抓住意外发现,认真思考意外发现 人们的许多灵感往往是由原型启发而意外发现的,灵感常常是在受到某些事物或因素的刺激和启发的情况下产生的,灵感的发生是人们事先难以 预料的,往往是由意想不到的意外因素诱发的,这些意外因素或刺激物,既可能是人们事先从未曾碰到过的,也可能是早已熟知的日常现象。但 当灵感闪现之前,这些熟悉的现象却被忽略了。例如,阿基米德面对鉴别王冠真伪的难题煞费苦心,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当他躺进澡盆洗澡 时,看到水从澡盆里溢出来,这时他忽然在惊觉中醒悟过来,从而揭开了真假王冠之谜,并由此进一步发现了浮力定律。而牛顿则是在长时间观 察思考树上苹果落地的原因,而诱发出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参考案例: ⒈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 就现代大学而言.其起源系肇始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universitas)一词愿意主要指“一群先生或一群学生所组合的学术性行会”。中世纪的大 学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都大约形成于 12 世纪。此后又相继出现更具现代大学特征的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 国的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意大利的萨里诺大学等。中世纪的大学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办大学的初始宗旨主要是培养牧师和僧侣。因 此,神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科目。同时,大学里还讲授语法、修辞、逻辑、法律、天文、几何、医学、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的教 学科目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因而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博雅教育的三大目标是:了解自然、社会 和人生;掌握一定的清晰表达、科学方法的训练等基本技能;形成对学问的忠告、宽容的价值观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可以说,中世纪的大 学一经产生就争取到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权利,这对现代西方大学的产生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当时担任德国内政部宗教和教育司的洪堡(W. von Humboldt)在 1810 年受命组建柏林大学。创建柏林大 学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人努力用精神力量来补偿物质损失的一个结果,它来自德国人的战败耻辱感──一八○六年拿破仑在耶拿击败普鲁士,并于 一八○七年逼迫普鲁士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并且关闭了耶拿和哈勒大学,德皇室仓皇出逃至东普鲁士的梅梅尔。这一战败国命运强烈刺激了德国 思想家费希特,同年他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了“致德意志人民”的著名演讲,大声疾呼德国只有靠文化与教育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自立。随后洪堡 出任普鲁士内政部新设的文化教育专员,费希特出任新建柏林大学校长,全力推动德国的文化教育复兴。在短短时间内,德国这个以往欧洲最落 后的民族,一跃而执欧洲学术文化之牛耳。可以这样讲,无论德国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没有十九世纪德国学人的精神,就没有柏林大学的典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