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 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了400多种,到1920年,连那些最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 志》、《小说月报》等,也都采用白话文了。1920年1月,依据当时教育部颁令,凡国 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也同意运用语体文(白话)。于是,“‘文学革命’与‘国 语统一’遂成双潮合一之观”,“轰腾澎湃之势愈不可遏”。文学革命促成了文言合 的“国语运动”,又为新文学的语体变革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并迅速扩大了新文学 的影响。1924年出版的语言课本,已经收有一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的建设 (4)文学创作的初步成就。 意义: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化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1、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其二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外国文艺思潮的大量介绍,是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一九 八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娜拉》等作品起,这种介绍就步入一个新的 段落,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近代的仼何时期。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 瞿秋白、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绍者。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 刊都登载翻译作品。俄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日本、印度的一些文学名著,从这时起 较有系统地陆续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使中国文学和世界进步文学开始有了某种“共 同的语言”,帮助了中国新文学进一步摆脱旧文学的种种束缚,促进了它的改变和发 展 具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促进了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艺术应与时代同步、人道主义观念的初步形成、 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各种哲学思想、文学流派的进入。“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 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了400多种,到1920年,连那些最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 志》、《小说月报》等,也都采用白话文了。1920年1月,依据当时教育部颁令,凡国 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也同意运用语体文(白话)。于是,“‘文学革命’与‘国 语统一’遂成双潮合一之观”,“轰腾澎湃之势愈不可遏”。文学革命促成了文言合 一的“国语运动”,又为新文学的语体变革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并迅速扩大了新文学 的影响。1924年出版的语言课本,已经收有一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的建设 。 (4)文学创作的初步成就 。 2、意义: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化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1、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其二,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外国文艺思潮的大量介绍,是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一九一 八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娜拉》等作品起,这种介绍就步入一个新的 段落,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 瞿秋白、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绍者。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 刊都登载翻译作品。俄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日本、印度的一些文学名著,从这时起 较有系统地陆续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使中国文学和世界进步文学开始有了某种“共 同的语言”,帮助了中国新文学进一步摆脱旧文学的种种束缚,促进了它的改变和发 展。 具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促进了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艺术应与时代同步、人道主义观念的初步形成、 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各种哲学思想、文学流派的进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