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某些偏激的弊病不无中肯的批评。但保守立场使他们看不清历史变革的趋势,他们认 定学术文化的进步只能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因而学究气地指责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平 民主义,同时反对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一切急剧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 上去了。梅光迪写有《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写有《论新文化运动》,胡先肃《评< 尝试集>》,对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有较为系统的批评意见,代表文化重构过程中的另 种趋向健康的文化抉择,从文化积累与学理建树的角度看,也确有些独立的见解, 但其基本观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他们也甚为激 烈地贬斥新文学提倡者无非是“政客诡辩家与夫功名之士”,“标袭喧嚷,侥幸尝 试”,“提倡方始,衰相毕露”。对此,鲁迅发表了《估学衡》,抓住一些实例以揭 破此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此外,有许多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拥护者先后 写文章予以迎击,批驳“学衡派”的保守立场。 (4)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当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评新 文学运动》等文,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角度论证白话文,不能取替文言 文,说什么“吾之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甚至断定“白话文 学”已成强弩之末,要重新提倡“读经救国”。新文学阵线全力反击,撰写了许多批 判“甲寅派”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批驳了“甲寅派”阻挡新思潮的本质。 在与守旧派的反复较量中,新文学运动的理论更明晰有力,脚跟也站得更稳了。 新文化运动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发生的,要冲击就思想的束缚,势必采取激烈彻底的姿 态,在那种基金而浮躁的历史氛围中,难于认真思考文化转型与选择的复杂性,也难 于接受论证对立面的某些可能合理的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 试比较唐弢文学史、黄修己文学史对《学衡》派的不同观点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与意义: 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了规模和声势,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 的成就。 1、实绩 (1)白话文的推某些偏激的弊病不无中肯的批评。但保守立场使他们看不清历史变革的趋势,他们认 定学术文化的进步只能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因而学究气地指责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平 民主义,同时反对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一切急剧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 上去了。梅光迪写有《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写有《论新文化运动》,胡先肃《评< 尝试集>》,对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有较为系统的批评意见,代表文化重构过程中的另 一种趋向健康的文化抉择,从文化积累与学理建树的角度看,也确有些独立的见解, 但其基本观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他们也甚为激 烈地贬斥新文学提倡者无非是“政客诡辩家与夫功名之士”,“标袭喧嚷,侥幸尝 试”,“提倡方始,衰相毕露”。对此,鲁迅发表了《估学衡》,抓住一些实例以揭 破此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此外,有许多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拥护者先后 写文章予以迎击,批驳“学衡派”的保守立场。 (4) 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当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评新 文学运动》等文,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角度论证白话文,不能取替文言 文,说什么“吾之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甚至断定“白话文 学”已成强弩之末,要重新提倡“读经救国”。新文学阵线全力反击,撰写了许多批 判“甲寅派”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批驳了“甲寅派”阻挡新思潮的本质。 在与守旧派的反复较量中,新文学运动的理论更明晰有力,脚跟也站得更稳了。 新文化运动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发生的,要冲击就思想的束缚,势必采取激烈彻底的姿 态,在那种基金而浮躁的历史氛围中,难于认真思考文化转型与选择的复杂性,也难 于接受论证对立面的某些可能合理的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 试比较唐弢文学史、黄修己文学史对《学衡》派的不同观点。 四、 文学革命的实绩与意义: 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了规模和声势,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 的成就。 1、 实绩: (1) 白话文的推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