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6年7月 河北学刊 Jul.,2006 第26卷第4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26 No.4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比较 高玉林,杨洲2 (1.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要]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链、信任图和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从信任结构视之,中西社会信任有着显着差异:中国 社会信任星现为艇式和圆式结构,西方社会信任星现为网式结构,这些是异是导致关于中西信任观,点分战的重要原因。中西信 任结构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的不同是引起中西信任认知是异更深层次的原因。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结构的 两种历史形式,或者说,中西社会信任之间有善结构性不同,这种不阿导致两者功能、作用的差别;中西信任姑构在社会中各自发 挥着孜特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简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另一种信任结构,亦不能轻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关键词]信任链;信任图:信任网:信任结构:中西比较 「作者简介]高玉林(19刀一),男,河南省鹿邑县人,南京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生,主攻伦理学。 杨洲(193一),女,河北省石寡庄市人,石享庄学院马列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有、法律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6)04-0043-06[收精日期]2006-03-28 20世纪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 会信任比较的研究。 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对信任的研究不断为心理学、伦理 一、有关信任链、信任置与信任网 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所重视,有关中国人信 任行为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大概自 对信任结构的关注在信任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 百年前的史密斯起,后经韦伯、雷丁、福山等人的论述, 韦伯认为,信任有两种方式,即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 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中国是一个 前者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 信任程度低的社会。该观点与许多学者对中国社会和 准家族关系之上:后者则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他认 文化的分析密切相关。不唯如此,当代中国正在经历 为,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其特点就是只信 严重信任危机的现实也似乎为此佐证。曾几何时,作 赖和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而不信任外人。郑也夫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 从信任的结构上将之分为人格信任与系统信任,人格 价值和地位。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悖论,由 信任就是对某个具体人物的信任,亲族、领地、同乡会、 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信任程度真的低 行会中的信任都属于人格信任;系统信任则指对匿名 吗?进一步说,中国人的信任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 者组成的制度系统的信任2()。李伟民、梁玉成通过 低的,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高的?中西杜会信任有 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人信任的结构和特征,其结论是: 何差异?所谓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见解可以从这些差 中国人根据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所确定的有选择倾向 异上找到依据吗?或者说,中国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 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 合理性何在? 念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通信任,二者之间并 曾有学者指出,韦伯、福山的观点涉及到中国社会 非相互排斥或相互包容,而是各自独立无明显关联)。 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根本问 不过,上述讨论的与其说是信任结构,不如说是信任的 题,华人社会科学界理当作出全面回应。其后,学者 不同种类。因为这些概念所描述的基本上是信任的不 们通过理论考察或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信任进行 同种类或表现形式,而非信任结构本身。 了较为深人的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但至今仍 《现代汉语词典》对“结构”的解释是“各个组成部 未建立起普适的信任认知模型。本文拟从信任结构的 分的搭配和排列”,或“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 视角出发,初步建构分析中西信任不同的理论模型,探 分的构造”4®)。有据于此,信任的结构即指信任各 究形成中西信任不同结构的根本原因,并试图对上述 个部分的排列方式或组合形式。尽管这并非关于信任 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以期有裨于信任结构和中西社 结构的唯一定义,但它毕竞为深入解析信任结构提供 43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 0( 巧 年 7 月 第 2 6 卷 第 4 期 河 北 学 刊 H e be i A e ad e m i e Jo u m al J u l . , 2《兀巧 V OI . 2 6 N o . 4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 比较 高玉林 , , 杨 洲, (1 . 南京政治学院 , 江苏 南京 21 (X X) 3 ; 2 . 石家庄学院 , 河北 石 家庄 05 0 35 ) 〔摘 要〕一 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桩 、信任 圈和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 。 从信任 结构视之 , 中西社会信任有肴显著左异: 中国 社会信任呈现为桩式和圈式结构 , 西方社会信任1 现为网式结构 , 这些差异是导致 关于中西信任砚点分坟的t 要原 因 。 中西信 任结构背后 的经济 、社会 、 丈化和法律基拙 的不 同是引起中西信任认知差异更深层 次的原因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 结构的 两种历 史形式 , 或者说 , 中西社会信任之 间有着结构性不 同 , 这种不 同导致两者功能 、作用的差别 ; 中西信任结构在社会 中各 自发 挥著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不能简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 另一种信任结构 , 亦不能枉 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 【关扭词 1信任桩; 信任 圈; 信任网; 信任结构 ; 中西比校 [作者简介」高玉林(l叨一) , 男 , 河南省鹿邑县人 , 南京政 治学院在读博士生 , 主攻伦理学 。 杨 洲(l梦想一) , 女 ,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人 , 石 家庄学院马列部讲师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法律与丈化研究 。 〔中圈分类号】伪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幼号】l叨 一 彻l( 2以巧)以 一 以片3 一 伪 【收稿日期 』万万巧一 仍 一 28 加 世纪叨 年代以来 , 信任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 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 对信任的研究不断为心理学 、 伦理 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所重视 , 有关中国人信 任行为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不断走向深人 。 大概 自 百年前的史密斯起 , 后经韦伯 、雷丁 、 福山等人的论述 , 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 : 中国是一个 信任程度低的社会 。 该观点与许多学者对中国社会和 文化的分析密切相关 。 不唯如此 ,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 严重信任危机的现实也似乎为此佐证 。 曾几何时 , 作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诚信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 价值和地位 。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悖论 , 由 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 : 中国社会的信任程度真的低 吗? 进一步说 , 中国人的信任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 低的 , 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高的? 中西社会信任有 何差异? 所谓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见解可 以从这些差 异上找到依据吗? 或者说 , 中国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 合理性何在? 曾有学者指出 , 韦伯 、福山的观点涉及到中国社会 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根本问 题 , 华人社会科学界理当作 出全面回应〔’】。 其后 , 学者 们通过理论考察或实证分析 , 从不 同角度对信任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提出了各 自不同的见解 , 但至今仍 未建立起普适的信任认知模型 。 本文拟从信任结构的 视角出发 , 初步建构分析中西信任不同的理论模型 , 探 究形成中西信任不同结构的根本原因 , 并试图对上述 问题给出自己 的解答 , 以期有裨于信任结构和 中西社 会信任比较的研究 。 一 、 有关信任链 、信任圈与信任网 对信任结构的关注在信任研究 中居于重要地位 。 韦伯认为 , 信任有两种方式 , 即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 。 前者以血缘性社 区为基础 , 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 准家族关系之上 ;后者则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 。 他认 为 , 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 , 其特点就是只信 赖和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 , 而不信任外人 。 郑也夫 从信任的结构上将之分为人格信任与系统信任 , 人格 信任就提岁寸某个具体人物的信任 , 亲族 、 领地 、 同乡会 、 行会中的信任都属于人格信任; 系统信任则指对匿名 者组成的制度系统的信任[2j ‘图 。 李伟民 、 梁玉 成通过 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人信任的结构和特征 , 其结论是 : 中国人根据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所确定 的有选择倾向 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 , 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 念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通信任 , 二者之间并 非相互排斥或相互包容 , 而是各 自独立无明显关联[ ’】 。 不过 , 上述讨论的与其说是信任结构 , 不如说是信任的 不同种类 。 因为这些概念所描述的基本上是信任的不 同种类或表现形式 , 而非信任结构本身 。 《现代汉语词典》对 “ 结构 ” 的解释是 “ 各个组成部 分的搭配和排列 ” , 或 “ 建筑物上 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 分的构造 ” [’] (脚) 。 有据于此 , 信任的结构即指信任各 个部分的排列方式或组合形式 。 尽管这并非关于信任 结构的唯一定义 , 但它毕竟为深人解析信任结构提供 4 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