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法律论证被放在优于获取结论的地位,这是法律理性决策的基本思维。不过,法律论证本身是一个极 其复杂的过程,除了从论证过程与论证结果的外在视角考量,其实,那种从内在视角出发的论证过程本 身,更是经久不绝地引起争议。 1.沿着内在视角,不同主体作出法律理性决策的前后,都以各种方式获得论证信息。这样做的目的, 无非在于提供论证的充分信息,以让作出的决策不容质疑。 比如,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征集、行政的听证会和调研以及司法的后果论瑶、制度利益和体系解释的考量等。 2.信息是策略而非中立的,信息量的增加并不意味决策质量的提高。过于理想的所谓充分信息下的决 策模式根本不存在: (1)供以决策的信息是不完备的,即使运用概率决策也要考虑许多意想不到的复杂因素: 比如,垃圾箱决策理论,法律从颁布之始即落后了。效率下的帕累托最优决策 帕累托定律(又称80/20法则) 在任何国家收入分配都一样,都不是平均分配。帕累托定律表明要使一个国家的贫困阶层收入增加的唯一办法是提高 整个国家的收入。但对收入实行重新分配是不可能的。 1,帕累托定律的内容:假设A为一定的收入额而B为收入大于A的人数,如果将A和B的对数分别在Y轴和X轴上 标明,那么,不管考察哪一个国家,所形成的曲线总是与Y轴大体成56度角。因此,社会福利的目标至多只是今这个函数 变得尽量扁平,不是那么陡峭,令财富的分配不那么极端。 2.帕累托定律的机理: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来说投入和努 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多数,它识能造成少许的影响:(2)少数,它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这说 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会有大量的收获、产出或回报。只有几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3.帕累托定律的意义: (1)80/20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准。一个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产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结论源自20%的起 因:80%的收源自20%的努力。 (2)大多数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只需要把80%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20%的事件活动中去,即可产生出100%结果。例如 社会中20%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公司中管理层占20%而一般人员占80%:我在工作中决策时,把80%的精力投入到 20%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中去,等等。 (2)供以决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参与决策的各方可以策略地使用信息实现自己的利益。 比如,决策参与度与拥有实力成正比(利益集团的立法游说、机构长官的人大政协指定席位、推选代表是以省为单位还是 以人口数量为标准),决策时的专家话语霸权与利益群体的参与有限性(黄宏的人大提议遭质疑),经济管理学家与法律学 家的立法、决策话语权不平衡(法学家的决策参与度不高), 3.任何人都不能假设自己是一个完备的理性决策者,于是,需要比较分析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案,并指 出不同方案的优势和缺陷:需要从法律与社会的横断交叉面,判断论证是否会产生预期效果及产生哪些 效果,仍然存在什么问题、问题如何产生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二)有限理性下的决策 1.什么是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成为法律论证的一个关键词。有限理性,是美国学者赫伯特·西 蒙在上世纪0年代,为解决经济理论中有关充分理性假设的难题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信息加 工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无法按照理性模式去行为,即他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 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比如,数率与公平、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国家本位与个人本位 二战中日本是“北上侵苏”还是“南下太平洋” 2.如何应对有限理性?实际上,马克斯·韦伯很早就提出了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相互分离的方法: (1)所谓形式理性,就是让论证具有精确计算的外在结构、逻辑推理和固定程式等特点。其内在理路 是,如果决策前无法借助充分信息获得确定性,那么,挽救不确定性的方案就是通过合乎标准的论证, 依靠预测性增强作出信息反应的能力,提高决策效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