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 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纡问反。愠,含怒意。君子,成 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 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 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 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①“立”,原 作“一”,据清仿宋大字本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弟、好,皆去声。鲜,上声,下同。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 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鲜,少也。作乱,则 为悖逆争斗之事矣。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平声。务,专力 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 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 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程子曰:“孝 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 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 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 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 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 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 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 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 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省,悉井反。为,去声。传,平声。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 舆。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 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 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 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 之学,专用心于內,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 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子曰:“道千乘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乘,皆去声。道,治也。马氏云: “八百家出车一乘。”①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者 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 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 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 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 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 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 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胡氏 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 推之。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 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纡问反。愠,含怒意。君子,成 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 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 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 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①“立”,原 作“一”,据清仿宋大字本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弟、好,皆去声。鲜,上声,下同。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 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鲜,少也。作乱,则 为悖逆争斗之事矣。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平声。务,专力 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 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 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程子曰:“孝 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 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 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 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 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 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 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 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 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省,悉井反。为,去声。传,平声。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 舆。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 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 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 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 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 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乘,皆去声。道,治也。马氏云: “八百家出车一乘。”①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者, 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 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 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 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 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 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 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胡氏 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 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