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专家论坛 使美国受到鼓舞,由此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企图以压促 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但自从美国发生 变。中美关系陷入低谷。 “9.11事件”后,在“反恐”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迅速 为应对冷战后的国际风云变化、邓小平提出了冷静 调整了对华政策,由于“反恐”和防止“核扩散”的需要, 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等一系列战略策略方针,为中 美国进一步协调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中美 国外交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提出:“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 关系以布什总统2002年和2005年两次访华和胡锦涛2006 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为此,中国坚持内政不 年4月访美为契机,迅速改善了双边关系。 容干涉的原则,“不信邪,不怕鬼”,沉着应对,坚决顶住 在此基础上,布什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 西方的压力,并逐步稳定了国内的政局。 步的认识。2005年9月21日,时任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 与此同时,邓小平在战略层面赋予“韬光养晦”这一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一个会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 中国历史典故以新的涵义,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 何处去?一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政策讲话,为美 对比的现实出发,提出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扛旗, 国未来的对华政策设计了一个新的框架。佐利克在讲话中 不当头,不打头阵,不锋芒毕露,不引火烧身,过头的话 说:“美国现在需要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 不说,过头的事不做。我们谁都不怕,但谁都不得罪。集 的利益攸关方((stake holder)。”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 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由此避免了四面出击,避免了因 对华政策思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表明美国对中国的 尖锐对抗而导致局面失控,从而影响国内发展大局的不利 看法,已从把中国当作一个游离于“体制外”的国家,转 情况的出现。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出,中国在国际舞 变成认为中国可以成为融人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 台上不是无足轻重,是能够并且应该有所作为的。这说明 益相关的参与者。这是美国面对中国“和平崛起”作出的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消极的方针 新的战略评估和战略设计。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 而是积极的方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方针。。 亚洲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适应一个经济上不断强 在此期间,邓小平为了不使中美双边关系完全破裂, 大的中国,而不是陷入过去那种军事敌对的状况。正是在 还提出了“中美尽管有一些纠葛、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 这样的情况下,布什总统愿意与中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双方 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 关切的重要的议题,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分歧。 稳定的需要”的战略思路。 在此之后,美国政府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时任财长 为此,中国领导人从大局出发,多次强调,中美两国 保尔森于2006年9月明确表示:“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 间的交往应积极扩大合作面,多强调两国之间的利益汇合 一个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中国,与 点,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尽量限制对抗的-一面。 美国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美国要用“世世代代”的战 1997年江泽民访美期间指出:我们应该在认清共同利益和 略眼光看待中国。这表明,美国已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经 共同责任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着眼未来,确定发展21世 济与政治中的分量,以及中国正在融人国际社会并且与美 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一)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 国形成了互为依存的关系,因此要在务实的基础上与中国 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二)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 合作而不是对抗。 汇合点。(三)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四)相互尊重、平 胡锦涛从进一步促进合作的角度,在2007年9月6日 等协商、求同存异。(五)妥善处理台湾问题。③由此使中 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见布 美关系逐渐步人正轨。 什时,提出了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 的概念。胡锦涛指出,近来中美关系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新世纪中美关系的磨合与定位 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性沟通,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 进入21世纪,如何抓住机遇,继续发展同美国的关系, 举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推进,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以便尽快实现 上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协调。事实表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 和平发展,争取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成为 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布什赞同胡锦涛对两国关系的评价。 中国国外交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他说,中美关系很好,这对两国至关重要。美中都是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布什政府在2000年上台之初,曾把 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加强合作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雪代 2010.2 22世里CONTEMPORARY WORLD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