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29 Suppl.2 刘宏岚等:多值逻辑中的命题相关性与逻辑运算研究 .175. 等价定律:对合律,幂等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命题,联结词的定义如下[6,8], 吸收律,德·摩根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零律, v(一p)=1一v(p),一个命题有且仅有一个反 蕴涵等值式等, 命题; 证明:根据定义4,非独立命题,由于将命题的 v(pAq)=v(p)-v(pA-q)=v(q)-v( 逻辑运算转换为集合运算,集合运算满足所有的等 pAg); 价定律.所以非独立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满足所有 v(pVq)=v(p)+v(g)-v(pAq): 的等价定律 v(pq)=v(pVq). 对于独立命题,任意的独立命题P(A)、Q(B) 复合命题是由原子命题、联结词和括号等组成 和R(C),分别属于关系命题集合1P(x)x∈X{、 的,复合命题之间的运算也是由它们共同决定的,而 iQ(u)u∈U}和R(z)z∈Z,有: 不是简单的由成分命题的真值决定,所以对于P、9 矛盾律:P(A)A一P(A)=P(A)AP(A)= 的二元运算不能明确地给出关于v(p),v(q)的函 P(0),(P(A)AP(A))=u(P(O)=0. 数.如v(pAq)=f(u(p),v(q)这样统一的函 排中律:P(A)V一P(A)=P(A)VP(A)= 数是不存在的,函数的形式由P,q的组成结构决 P(2),u(P(A)V-P(A)=u(P(n)=1. 定 联词转换律(蕴涵等值式): 3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P(A)-Q(B))=vP(A)VQ(B)). 分配律:当P(A),Q(B),R(C)相互独立时, 表示命题的符号称为命题标示符,如卫,q,T (P(A)V(Q(B)AR(C)))=v((P(A)VQ 等,表示确定命题的标示符称为命题常量,如p=P (B))A(P(A)VR(C)))=v(P(A))+(Q(B)) (A),表示任意命题的标示符称为命题变量[5,-10] Xv(R(C))-v(P(A))Xv(Q(B))Xv(R(C)), 前面详细讨论了原子命题、复合命题等命题常 (P(A)A(Q(B)VR(C)))=v((P(A)AQ 量的逻辑运算及性质,下面再讨论关于命题的函数 (B))V(P(A)A R(C)))=v(P(A))Xv(Q(B)) 一命题公式的性质,为了便于讨论问题,首先需 +v(P(A))Xv(R(C))-v(P(A))Xv(Q(B)) 要明确以下一些概念, Xv(R(C)) 命题公式(合式公式或公式):由命题变量、命题 其它情况证明略 常量、联结词、括号等以规定的格式联结起来的符号 德摩根律:当P(A)与Q(B)独立时,一P(A) 串,是关于命题的函数.设S={命题{是由所有的 与一Q(B)也独立,有 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所组成的集合,则命题公式的 (P(A)VQ(B)))=P(A)AQ 形式化描述为f:S"→S,即f(p1,p2,…,pn)∈S, (B))=1-v(P(A))-v(Q(B))+v(P(A))Xv 命题变量p:(1≤≤n)∈S,如f(p1,p2,p3)=p1 (Q(B), 八p2→p3 (P(A)AQ(B)))=v(P(A)V-0 真值函数:称g:[0,1]m→[0,1]为真值函数, (B))=1-(P(A)Xv(Q(B) 即g(x1,x2,…,xm)∈[0,1],变量x1,x2,…,xm 双重否定律,幂等律,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 ∈[0,l].如Lukasiewicz多值系统和Zadeh系统都 同一律,零律等证明略. 是以真值函数(算子)的形式给出各种联结词(逻辑 2.2复合命题的相关性与逻辑运算 运算)的定义,如冖x=1一x,xVy=max(x,y)等, 原子命题之间有独立和相交、包含等非独立关 x,y∈[0,1] 系,统称为简单相关性,若干原子命题经过有限次 命题的真值:v:S→[0,1],即Hp∈S,v(p)∈ 的各种复合运算后形成复合命题,复合命题之间的 [0,1]. 关系较复杂,是由组成复合命题的原子命题、逻辑联 3.1二值逻辑中的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结词以及运算的层次等决定的,称复合命题之间的 通过定义4~5容易验证,二值逻辑中的命题无 这种关系为复杂相关性.复杂相关性很难明确描 论独立与否,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都满足同样的公 述 式,即经典命题逻辑给出的定义: 复合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由命题的内部结构决 v(p)=1-v(p), 定,逻辑运算定义如下 v(pvq)=max(v(p),v(q)), 定义6(复合命题的逻辑运算):设P、q为任意 v(pAq)=min(v(p),v(q)),等价定律:对合律‚幂等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吸收律‚德·摩根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零律‚ 蕴涵等值式等. 证明:根据定义4‚非独立命题‚由于将命题的 逻辑运算转换为集合运算‚集合运算满足所有的等 价定律.所以非独立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满足所有 的等价定律. 对于独立命题‚任意的独立命题 P( A )、Q( B) 和 R(C)‚分别属于关系命题集合{P( x)|x∈ X}、 {Q( u))|u∈ U}和{R( z ))|z ∈Z}‚有: 矛盾律:P( A)∧ P( A)=P( A)∧P( A )= P(∅)‚v (P( A)∧ P( A))=v (P(∅))=0. 排中律:P( A)∨ P( A)=P( A)∨P( A )= P(Ω)‚v (P( A)∨ P( A))=v (P(Ω))=1. 联词转换律(蕴涵等值式): v (P( A)→ Q(B))=v ( P( A)∨ Q(B)). 分配律:当 P( A)‚Q(B)‚R(C)相互独立时‚ v(P( A )∨( Q ( B)∧ R ( C)))= v (( P( A )∨ Q (B))∧(P( A)∨ R(C)))=v (P( A ))+v ( Q( B)) ×v ( R(C))—v (P( A))×v ( Q(B))×v ( R(C))‚ v(P( A )∧( Q ( B)∨ R ( C)))= v (( P( A )∧ Q (B))∨(P( A)∧ R(C)))=v (P( A ))×v ( Q( B)) +v (P( A))×v ( R( C))— v ( P( A ))× v ( Q( B)) ×v ( R(C))‚ 其它情况证明略. 德·摩根律:当 P( A)与 Q(B)独立时‚ P( A ) 与 Q(B)也独立‚有 v( (P( A )∨ Q ( B)))= v ( P( A )∧ Q (B))=1—v (P( A))—v ( Q( B))+ v ( P( A ))× v ( Q(B))‚ v( (P( A )∧ Q ( B)))= v ( P( A )∨ Q (B))=1—v (P( A))×v ( Q(B)). 双重否定律‚幂等律‚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 同一律‚零律等证明略. 2∙2 复合命题的相关性与逻辑运算 原子命题之间有独立和相交、包含等非独立关 系‚统称为简单相关性.若干原子命题经过有限次 的各种复合运算后形成复合命题.复合命题之间的 关系较复杂‚是由组成复合命题的原子命题、逻辑联 结词以及运算的层次等决定的‚称复合命题之间的 这种关系为复杂相关性.复杂相关性很难明确描 述. 复合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由命题的内部结构决 定‚逻辑运算定义如下. 定义6(复合命题的逻辑运算):设 p、q 为任意 命题‚联结词的定义如下[6‚8]‚ v ( p)=1—v ( p)‚一个命题有且仅有一个反 命题; v( p∧q)=v ( p)—v ( p∧ q)= v ( q)— v ( p∧q); v ( p∨q)=v ( p)+v ( q)—v ( p∧q); v ( p→q)=v ( p∨q). 复合命题是由原子命题、联结词和括号等组成 的‚复合命题之间的运算也是由它们共同决定的‚而 不是简单的由成分命题的真值决定‚所以对于 p、q 的二元运算不能明确地给出关于 v ( p)‚v ( q)的函 数.如 v ( p∧ q)= f ( v ( p)‚v ( q))这样统一的函 数是不存在的‚函数的形式由 p‚q 的组成结构决 定. 3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表示命题的符号称为命题标示符‚如 p‚q‚r 等.表示确定命题的标示符称为命题常量‚如 p=P ( A).表示任意命题的标示符称为命题变量[5‚9—10]. 前面详细讨论了原子命题、复合命题等命题常 量的逻辑运算及性质‚下面再讨论关于命题的函数 ———命题公式的性质.为了便于讨论问题‚首先需 要明确以下一些概念. 命题公式(合式公式或公式):由命题变量、命题 常量、联结词、括号等以规定的格式联结起来的符号 串‚是关于命题的函数.设 S={命题}是由所有的 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所组成的集合‚则命题公式的 形式化描述为 f:S n→ S‚即 f ( p1‚p2‚…‚p n)∈ S‚ 命题变量 pi(1≤ i≤ n)∈ S‚如 f ( p1‚p2‚p3)= p1 ∧ p2→ p3. 真值函数:称 g:[0‚1] m →[0‚1]为真值函数‚ 即 g( x1‚x2‚…‚xm )∈[0‚1]‚变量 x1‚x2‚…‚xm ∈[0‚1].如 /Lukasiewicz 多值系统和 Zadeh 系统都 是以真值函数(算子)的形式给出各种联结词(逻辑 运算)的定义‚如 x=1— x‚x∨y=max( x‚y)等‚ x‚y∈[0‚1]. 命题的真值:v:S→[0‚1]‚即∀ p∈ S‚v ( p)∈ [0‚1]. 3∙1 二值逻辑中的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通过定义4~5容易验证‚二值逻辑中的命题无 论独立与否‚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都满足同样的公 式‚即经典命题逻辑给出的定义: v ( p)=1—v ( p)‚ v ( p∨q)=max( v ( p)‚v ( q))‚ v ( p∧q)=min( v ( p)‚v ( q))‚ Vol.29Suppl.2 刘宏岚等: 多值逻辑中的命题相关性与逻辑运算研究 ·17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