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14 智能系统学报 第9卷 段。分析人群聚集的原因,研究人群聚集的预防和 微小的冲突却可以诱发大量个体围观,形成人群聚 疏导措施对于防止偶发事件向群体事件,甚至向暴 集,继而引发群体事件甚至暴力事件。事件的演化 力事件转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态势与结果不仅与事件内容有关,而且研究发现与 人群聚集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管理学 事发时间、地点、温度、参与者的身份、社会不满、谣 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体事件 言等因素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对于个体好 的逐年增加,群体事件的人群聚集模拟研究也逐渐 奇心理的诱发,事件的内容因素起着更为关键的作 开始引起计算机学界的关注,但研究并不深入。目 用。通常,事件内容越新鲜、冲突越激烈,诱发的个 前,群体事件人群聚集模拟研究主要有动力学模型 体好奇心理就越强烈:事件内容越模糊,个体好奇心 和阈值模型。动力学模型从社会物理学的角度出 理持续的时间则越长。社会学对群体事件的研究发 发,通过设置事件目标点,以个体与目标点的吸引力 现,事件内容在事件演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特 作为推动个体聚集行为的主要动力。例如常钦[2) 别是谣言的泛起和别有用心个体的介入,通常使事 提出的群体事件的动力学模型和人群聚集模型。阈 件内容趋向于复杂化、道德化。事件内容的演化是 值模型则是以个体参与事件的得失为基准点,如果 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过程,基于简化问题的想法,本 个体参与事件的评估结果大于阈值,则个体参与事 文设定事件发生后,事件内容与个体的关联度是明 件,否则个体避离事件。最典型的阈值模型是J.M 确的,不再发生变化。个体与事件内容的关联程度, Epstein提出的基于Agent的市民骚乱模型。冯平 称为事件内容关联度ECR(event content relevance)。 耀等研究者)在对基于情绪宣泄的群体事件人群 ECR取值为0~1的实数,由用户根据模拟事件自行 聚集行为的模拟中也借用了J.M.Epstein的思想,即 设定。其中,当事件内容关联度为0时(ECR=0), 个体是否参与聚集行为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不满程 表明该事件经常发生,对于个体几乎无任何新意。 度、参与事件净风险等因素的判断。如果判断结果 当事件内容关联度为1时(ECR=1),表明该事件并 是获利,则参与人群聚集,否则不会加入事件。动力 不常见,或事件内容涉及道德价值或社会公平。 学模型在实现时将所有个体看作是同质粒子,忽略 1.2好奇心理模型 了个体的个性和心理对聚集行为的影响。阈值模型 1.2.1事件了解程度 则从个体的个性心理出发,作为理智个体,详细地计 在人群中,个体对所发生事件的了解通常来源于 算了参与事件的利弊。但在整个群体事件的演化过 人群的信息交流。心理学家认为人群是相互啮合的 程中却没有考虑个体不满情绪的变化。社会心理学 具有某种行为的单元,整个人群可以划分成若干小群 研究[6发现情绪是个体参与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活 体。在小群体中,个体相互进行信息交流。不了解人 动。整个事件演化过程中,个体的情绪表现大致要 群中发生事件的个体受到小群体中处于支配地位成 经历关注、担心、失望、绝望、不满、生气、愤怒、激愤、 员的影响。如图1所示。人群中个体之间进行信息 失控等。如福建南平医患纠纷中,群体成员情绪在 交流,星形个体表示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圆形或方 相互感染和酝酿后,逐渐发展为失控态势。通过对 形个体表示对发生事件并不是十分了解或不善于表 旁观者的心理研究也发现,好奇心理是个体聚集最 达的个体。 原始的心理动力。旁观者的聚集不仅直接导致了群 体事件的人群规模膨胀,而且所产生的“观众效应 也为事件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所关注的是群体事件人群聚集阶段。在分 析日常人群聚集原因的基础上,基于个体好奇心理 对人群聚集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事件因素、环境因 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对人群聚集规模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群体事件发生之前能够对人群聚 集规模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群体事件管理部门提 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1人群聚集 图1人群信息交流图 1.1偶发事件 Fig.1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crowd gathered 日常生活中,偶发事件或冲突常有发生。有时 个体(图1中方形个体)所处的小群体,是以段遥 分析人群聚集的原因袁研究人群聚集的预防和 疏导措施对于防止偶发事件向群体事件袁甚至向暴 力事件转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遥 人群聚集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尧管理学 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遥 近年来袁随着我国群体事件 的逐年增加袁群体事件的人群聚集模拟研究也逐渐 开始引起计算机学界的关注袁但研究并不深入遥 目 前袁群体事件人群聚集模拟研究主要有动力学模型 和阈值模型遥 动力学模型从社会物理学的角度出 发袁通过设置事件目标点袁以个体与目标点的吸引力 作为推动个体聚集行为的主要动力遥 例如常钦咱圆鄄猿暂 提出的群体事件的动力学模型和人群聚集模型遥 阈 值模型则是以个体参与事件的得失为基准点袁如果 个体参与事件的评估结果大于阈值袁则个体参与事 件袁否则个体避离事件遥 最典型的阈值模型是 允援酝援 耘责泽贼藻蚤灶咱源暂提出的基于 粤早藻灶贼 的市民骚乱模型遥 冯平 耀等研究者咱缘暂 在对基于情绪宣泄的群体事件人群 聚集行为的模拟中也借用了 允援酝援耘责泽贼藻蚤灶 的思想袁即 个体是否参与聚集行为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不满程 度尧参与事件净风险等因素的判断遥 如果判断结果 是获利袁则参与人群聚集袁否则不会加入事件遥 动力 学模型在实现时将所有个体看作是同质粒子袁忽略 了个体的个性和心理对聚集行为的影响遥 阈值模型 则从个体的个性心理出发袁作为理智个体袁详细地计 算了参与事件的利弊遥 但在整个群体事件的演化过 程中却没有考虑个体不满情绪的变化遥 社会心理学 研究咱远暂发现情绪是个体参与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活 动遥 整个事件演化过程中袁个体的情绪表现大致要 经历关注尧担心尧失望尧绝望尧不满尧生气尧愤怒尧激愤尧 失控等遥 如福建南平医患纠纷中袁群体成员情绪在 相互感染和酝酿后袁逐渐发展为失控态势遥 通过对 旁观者的心理研究也发现袁好奇心理是个体聚集最 原始的心理动力遥 旁观者的聚集不仅直接导致了群 体事件的人群规模膨胀袁而且所产生的野观众效应冶 也为事件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咱苑暂 遥 本文所关注的是群体事件人群聚集阶段遥 在分 析日常人群聚集原因的基础上袁基于个体好奇心理 对人群聚集过程进行模拟袁分析了事件因素尧环境因 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对人群聚集规模所产生的影响遥 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群体事件发生之前能够对人群聚 集规模进行预测袁以期能够为群体事件管理部门提 供一定的决策参考遥 员摇 人群聚集 员援员摇 偶发事件 摇 摇 日常生活中袁偶发事件或冲突常有发生遥 有时 微小的冲突却可以诱发大量个体围观袁形成人群聚 集袁继而引发群体事件甚至暴力事件遥 事件的演化 态势与结果不仅与事件内容有关袁而且研究发现与 事发时间尧地点尧温度尧参与者的身份尧社会不满尧谣 言等因素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遥 但对于个体好 奇心理的诱发袁事件的内容因素起着更为关键的作 用遥 通常袁事件内容越新鲜尧冲突越激烈袁诱发的个 体好奇心理就越强烈曰事件内容越模糊袁个体好奇心 理持续的时间则越长遥 社会学对群体事件的研究发 现袁事件内容在事件演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袁特 别是谣言的泛起和别有用心个体的介入袁通常使事 件内容趋向于复杂化尧道德化遥 事件内容的演化是 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过程袁基于简化问题的想法袁本 文设定事件发生后袁事件内容与个体的关联度是明 确的袁不再发生变化遥 个体与事件内容的关联程度袁 称为事件内容关联度 耘悦砸渊藻增藻灶贼 糟燥灶贼藻灶贼 则藻造藻增葬灶糟藻冤 遥 耘悦砸 取值为 园耀员 的实数袁由用户根据模拟事件自行 设定遥 其中袁当事件内容关联度为 园 时渊 耘悦砸 越 园冤袁 表明该事件经常发生袁对于个体几乎无任何新意遥 当事件内容关联度为 员 时渊耘悦砸越 员冤袁表明该事件并 不常见袁或事件内容涉及道德价值或社会公平遥 员援圆 摇 好奇心理模型 员援圆援员摇 事件了解程度 在人群中袁个体对所发生事件的了解通常来源于 人群的信息交流遥 心理学家认为人群是相互啮合的 具有某种行为的单元袁整个人群可以划分成若干小群 体遥 在小群体中袁个体相互进行信息交流遥 不了解人 群中发生事件的个体受到小群体中处于支配地位成 员的影响遥 如图 员 所示遥 人群中个体之间进行信息 交流袁星形个体表示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袁圆形或方 形个体表示对发生事件并不是十分了解或不善于表 达的个体遥 图 员摇 人群信息交流图 云蚤早援员摇 陨灶枣燥则皂葬贼蚤燥灶 糟燥皂皂怎灶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枣 糟则燥憎凿 早葬贼澡藻则藻凿 个体 蚤渊图 员 中方形个体冤所处的小群体袁是以 窑源员源窑 智 能 系 统 学 报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第 怨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