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场和新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路线,他们也只能采 取这种态度。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经过自我调节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资产阶级学说在 某些方面是否还可能存在现实和合理的因素,这在当时并无明显的征兆,因此必然难以引 起、事实上也很少引起他们的特别关注 1871年以后,西方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激荡时期己经过去,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 义的革命斗争也在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落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 展”的时期。如果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其终点,它持续了40多年。期间西方各国资本 主义经济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产业革命迅速兴起,由此从 个封建割据的落后国家发展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经历南北战争后扫清了封 建障碍,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一跃取代英国而居于资本主义各国之首。西方资本 主义经济在这一段时期普遍而迅速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在经过一定的改革和调整后还继 续存在较大的活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 都有所揭示。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1895 年3月6日)中更是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19世纪下半期的发展情况和40年代的情况作了 对比,明确地肯定了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的发展余地以及这种发展为通向新的社会制度创造 了更好的条件。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总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这 时期西方各国的思想文化也同样能表现出一定活力。尽管随着代表新的先进阶级无产阶级 的革命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资产阶级哲学已不能再代表西方哲学发展的前进 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全面走向腐朽没落而不可能存在某些积极因素,在某些情况 下,它们还能适应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变更而出现相应的变更,因而能取得新 的进步 19世纪下半期西方哲学发展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中出现的 种种新情况不仅引起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归 根到底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要求的西方学者的密切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立场出发重新研 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可能的发展,总结在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上的方案和经验 教训,并由此出发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可能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这些当然会直接影 响到他们的哲学取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时期西方哲学在发展形态上必然具有一 些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突出地表现在对思辨和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沉缅让 位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对抽象原则的强调让位于行动方策的制定,对不变的基础和本质 的寻求被代之以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而这些都体现了由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正是适应着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西 方各国许多学者在哲学上强化了对与早期资本主义相应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叔本华、 克尔凯郭尔、孔德等人在19世纪上半期早已提出的一些反传统形而上学的见解这时得到场和新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路线,他们也只能采 取这种态度。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经过自我调节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资产阶级学说在 某些方面是否还可能存在现实和合理的因素,这在当时并无明显的征兆,因此必然难以引 起、事实上也很少引起他们的特别关注。 1871 年以后,西方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激荡时期已经过去,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 义的革命斗争也在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落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 展”的时期。如果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其终点,它持续了 40 多年。期间西方各国资本 主义经济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德国在 1871 年统一后产业革命迅速兴起,由此从一 个封建割据的落后国家发展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经历南北战争后扫清了封 建障碍,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一跃取代英国而居于资本主义各国之首。西方资本 主义经济在这一段时期普遍而迅速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在经过一定的改革和调整后还继 续存在较大的活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 19 世纪下半期以来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 都有所揭示。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1895 年 3 月 6 日)中更是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 19 世纪下半期的发展情况和 40 年代的情况作了 对比,明确地肯定了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的发展余地以及这种发展为通向新的社会制度创造 了更好的条件。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总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这一 时期西方各国的思想文化也同样能表现出一定活力。尽管随着代表新的先进阶级无产阶级 的革命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资产阶级哲学已不能再代表西方哲学发展的前进 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全面走向腐朽没落而不可能存在某些积极因素,在某些情况 下,它们还能适应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变更而出现相应的变更,因而能取得新 的进步。 19 世纪下半期西方哲学发展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中出现的 种种新情况不仅引起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归 根到底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要求的西方学者的密切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立场出发重新研 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可能的发展,总结在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上的方案和经验 教训,并由此出发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可能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这些当然会直接影 响到他们的哲学取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时期西方哲学在发展形态上必然具有一 些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突出地表现在对思辨和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沉缅让 位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对抽象原则的强调让位于行动方策的制定,对不变的基础和本质 的寻求被代之以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而这些都体现了由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正是适应着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西 方各国许多学者在哲学上强化了对与早期资本主义相应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叔本华、 克尔凯郭尔、孔德等人在 19 世纪上半期早已提出的一些反传统形而上学的见解这时得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