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有才华而不得意的感慨 ③“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 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下精品细读《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 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 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 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 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 2、介绍写作背景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 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己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4、探究质疑 ①.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 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ˆ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ˆ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③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④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D品读赏析《水训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 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 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 政被贬仼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晢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 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 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 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 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 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有才华而不得意的感慨。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C 精品细读《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 1275 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 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 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 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 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2、介绍写作背景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 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4、探究质疑 ○1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 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2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D 品读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 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 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 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 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 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 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 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 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