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飞2=x+A(a+b=50+01)x10x50x10=51x10m=510m f 可通过细缝的可见光波波长范围为 500m≤λ≤510mm 15.5X射线衍射 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伦琴于1895年发现的(由于发现X射线,伦琴获1901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它是由高压加速的电子撞击金属时辐射出的一种射线。X射线是一种人眼看 不见的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在0.01nm到10nm之间。图15-19所 x射线(0.01~10nm) 冷却液 E 图15-19X射线管 示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K是发射电子的热阴极,A是阳极,两极间加数万伏高压, 阴极发射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电子撞击阳极而产生X射线。 X射线既然是一种电磁波,也应该和可见光一样有正常的衍射现象。但由于它的波长太短, 用普通光栅观察不到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且也无法用机械方法制造出光栅常数与X射线波 长相近的光栅。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想到晶体内的原子是有规则排列的,天然晶体实 际上就是光栅常数很小的天然三维空间光栅。利用晶体作为光栅,劳厄成功地进行了X射线 衍射实验。他让一束X射线穿过铅板上的小孔照射到晶体上,如图15-20所示,结果晶片后 面的感光胶片上形成一定规则分布的斑点,称为劳厄斑点。实验的成功既证明了X射线的波 动性质,也证明了晶体内原子是按一定的间隔、规则排列的。从此,开始广泛利用X射线作 晶体结构分析。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提出了另一种研究x射线衍射的方法,他们把晶体 看成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原子层(或晶面)所组成,各层之间的距离(晶面间距)为d, 99     3 6 9 2 2 5.0 0.1 10 5.0 10 5.1 10 510 5 x x k a b m nm f                 可通过细缝的可见光波波长范围为 500 510 nm nm    * 15.5 X 射线衍射 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伦琴于 1895 年发现的(由于发现 X 射线,伦琴获 1901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它是由高压加速的电子撞击金属时辐射出的一种射线。X 射线是一种人眼看 不见的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在 0.01nm 到 10nm 之间。图 15-19 所 图 15-19 X 射线管 示为 X 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K 是发射电子的热阴极, A 是阳极,两极间加数万伏高压, 阴极发射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电子撞击阳极而产生 X 射线。 X 射线既然是一种电磁波,也应该和可见光一样有正常的衍射现象。但由于它的波长太短, 用普通光栅观察不到 X 射线的衍射现象,而且也无法用机械方法制造出光栅常数与 X 射线波 长相近的光栅。1912 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想到晶体内的原子是有规则排列的,天然晶体实 际上就是光栅常数很小的天然三维空间光栅。利用晶体作为光栅,劳厄成功地进行了 X 射线 衍射实验。他让一束 X 射线穿过铅板上的小孔照射到晶体上,如图 15-20 所示,结果晶片后 面的感光胶片上形成一定规则分布的斑点,称为劳厄斑点。实验的成功既证明了 X 射线的波 动性质,也证明了晶体内原子是按一定的间隔、规则排列的。从此,开始广泛利用 X 射线作 晶体结构分析。 1913 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提出了另一种研究 x 射线衍射的方法,他们把晶体 看成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原子层(或晶面)所组成,各层之间的距离(晶面间距)为 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