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 政策工具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些问题的集合,这些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将政策意向转变为 管理行为。以往的研究表明,该领域并不存在着单一的中心主题而是存在着一系列相互关 联的研究主题,下面我们就介绍几个重要的主题 (1)政策工具的应用。评价工具的效力是古典研究途径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虽然在 目前的研究中,效力仍然具有重要性,但它却日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人们逐渐将注意力 转移到了政策工具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在这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哪些主体参与了工具 的应用过程,这些主体对于各个过程的影响及其程度,以及各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等问题。对政策工具主体的研究是对效果视角的补充,这一转变体现了人们对第四种研究 途径的兴趣的日益增长 (2)“新工具”。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新工具”的运用,休普(P. L. Hupe)在 其著作中提到了“后现代工具”:有学者(如 J. A De bruijn和E.F. Ten Heurelho)提出了 “第二代工具”的概念。政策执行者也呼吁采用新工具,对新工具的引进可以看作是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回应。虽然新的政策工具常常与旧的政策工具相提并论,但其着重点已 经不再是政府统治的单方性,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治理的双边性甚至是多边性上。同时,新 工具的提倡伴随着对旧工具的批判,如传统意义上的管制就被认为是过时的。另外,新工 具中的“新”并非绝对化,旧工具也可以用新策略来实施。 (3)偶发性事件。古典途径的一个隐含假设就是“社会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 的”,但事实上并非总是如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碰到一些非预期状况或突发 性事件,这种偶然性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政策工具研究过度强调“工具”、“政策”和 社会问题”等概念,忽视了偶发性事件对政策工具应用过程的可能性影响 (4)政策网络。政策工具并非自行生效的,它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借助组织的努力,而 且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组织的执行活动。近是年来,人们对政策执行网络中的各种主体进行 研究。库尔瓦斯( E Koolhaas)提到了目标团体中的权威人物的影响以及政策工具施行者 与其它主体间的互动;赫林(E. H. Hlijn)指出组织文化和官员所承受的压力对政策工具产 生的影响;阿伦森(M.J. Arentsen)则指出政策工具执行领域以外的主体也具有一定影 响。不同的研究表明,探寻政策网络的性质,对于研究政策工具及其功效将是一个良好的 开端。 (5)工具的动态性。政策工具并非一经选定就永久不变,它必须不断地调整以跟上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即使它们本身不变, 主体运用它们的方式、策略以及目标团体为了逃避该工具的影响而采取的策略都有可能发 生巨大改变。此外,一种模式并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工具的多样性和 动态性做更多的研究。神经机械学为研究工具的易变性提供了研究框架,另一种有益的研 究则是把工具的实施看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6)工具的优化组合。古典研究途径的支持者们提倡一种“纯”工具研究和“纯化” 的工具应用实践。他们认为对各种具体工具的研究应分别独立地进行,人们应要么使用这 种工具,要么使用那种工具,工具的组合运用是导致政策失败的原因。然而,要对各种工 具做非常明确的区分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的分类法还做不到这一点。现在,人们认为,6 1.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 政策工具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些问题的集合,这些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将政策意向转变为 管理行为。以往的研究表明,该领域并不存在着单一的中心主题而是存在着一系列相互关 联的研究主题,下面我们就介绍几个重要的主题。 (1)政策工具的应用。评价工具的效力是古典研究途径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虽然在 目前的研究中,效力仍然具有重要性,但它却日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人们逐渐将注意力 转移到了政策工具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在这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哪些主体参与了工具 的应用过程,这些主体对于各个过程的影响及其程度,以及各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等问题。对政策工具主体的研究是对效果视角的补充,这一转变体现了人们对第四种研究 途径的兴趣的日益增长。 (2)“新工具”。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新工具”的运用,休暜(P. L. Hupe)在 其著作中提到了“后现代工具”;有学者(如 J.A.De Bruijn 和 E. F. Ten Heurelhof)提出了 “第二代工具”的概念。政策执行者也呼吁采用新工具,对新工具的引进可以看作是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回应。虽然新的政策工具常常与旧的政策工具相提并论,但其着重点已 经不再是政府统治的单方性,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治理的双边性甚至是多边性上。同时,新 工具的提倡伴随着对旧工具的批判,如传统意义上的管制就被认为是过时的。另外,新工 具中的“新”并非绝对化,旧工具也可以用新策略来实施。 (3)偶发性事件。古典途径的一个隐含假设就是“社会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 的”,但事实上并非总是如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碰到一些非预期状况或突发 性事件,这种偶然性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政策工具研究过度强调“工具”、“政策”和 “社会问题”等概念,忽视了偶发性事件对政策工具应用过程的可能性影响。 (4)政策网络。政策工具并非自行生效的,它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借助组织的努力,而 且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组织的执行活动。近是年来,人们对政策执行网络中的各种主体进行 研究。库尔瓦斯(E.Koolhuas)提到了目标团体中的权威人物的影响以及政策工具施行者 与其它主体间的互动;赫林(E. H. Hlijn)指出组织文化和官员所承受的压力对政策工具产 生的影响;阿伦森(M. J. Arentsen)则指出政策工具执行领域以外的主体也具有一定影 响。不同的研究表明,探寻政策网络的性质,对于研究政策工具及其功效将是一个良好的 开端。 (5)工具的动态性。政策工具并非一经选定就永久不变,它必须不断地调整以跟上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即使它们本身不变, 主体运用它们的方式、策略以及目标团体为了逃避该工具的影响而采取的策略都有可能发 生巨大改变。此外,一种模式并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工具的多样性和 动态性做更多的研究。神经机械学为研究工具的易变性提供了研究框架,另一种有益的研 究则是把工具的实施看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6)工具的优化组合。古典研究途径的支持者们提倡一种“纯”工具研究和“纯化” 的工具应用实践。他们认为对各种具体工具的研究应分别独立地进行,人们应要么使用这 种工具,要么使用那种工具,工具的组合运用是导致政策失败的原因。然而,要对各种工 具做非常明确的区分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的分类法还做不到这一点。现在,人们认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