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差生"的?他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努力学习?如果不是,为什么不?别的“差生“是不是也辍学了? 他们除了辍学这条路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我们假设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确实存 在,“差生“是否和体罚有一定的关系?别的“差生“是否也被老师体罚过?他们是怎么看待体 罚的?他们是否也因此而辍学了?“成锁不好“、“差生“、“老师打人“和“不读了“之间又有什 么关系?这些问题涉及此研究的解释性效度,即作为研究者我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当事人所说 的话和所做的事。虽然我使用相关检验法就王小刚辍学的原因和不同的人交谈过,但没有 对以上这些可以用来解释小刚辍学的深层意义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的研究结果之所以如此浮浅并且互相矛盾有很多原因。一是因为我们在调查现场 的时间太短,没有机会更多地和研究对象接触,也没有可能和更多的人交谈,以达到对王 小刚辍学情况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二是我们研究的辍学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所有有关的 人都有理由向我们“撒谎”:面对从京城里来的“专家们“,县、村和学校各级领导都有可能 向我们隐瞒辍学生的数量和有关情况:刘老师、官校长、王小刚和他母亲有可能想推卸自 己的责任:王小刚本人也有可能努力向我表白,退学主要不是由于他自己的原因。三是我 们的研究环境很不理想: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各级领导陪同,浩浩荡荡地开进村里和学校。 这无疑会对研究对象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以为是”上级“检查工作米了。更有甚者,在我 们进行此项调查的同时,河阳县正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双基“验收。所有见到我们的人 都有理由将我们的到来和这一行政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我在访谈时使用了录音机,在观 察时做了详细的记录,并使用了侦探法和证伪法,一步步追寻以获得真实的材料,此研究 的描述性效度还是有可能存在问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对王小刚辍学这一事件中具体 发生的事情还是不完全了解。 此外,我在访谈时提出的问题有误导的可能性。当我问王小刚“当时是因为什么事情 不上学“时,我的问题隐含有如下意义:(①)不上学一定是有原因的:(②)做出退学决定的当 时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遵循我所提问题的思路,王小刚有可能务力想出一两个“原因“ 和“事情”,来回答我的问题。而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导致他辍学的“原因“可能 很多,做出决定“不上了“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和 王小刚以及其他的人在一起生活,有更自然的研究条件,如果我采取不同的询问方式,如 果我访问更多不同的人,也许我会发现王小刚辍学这一事件和当前中国农村整个社会、文 化、经济和教有状况有关。正如很多被访者指出的:目前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 不到30%,全国适龄青年升大学的不足3%,农村孩子中普遍存在着“种田不需要很多学校知 识,晚种田不如早种田“的想法:学校学杂费不断上涤,而且今后高中后教有要收费,考上 了大学家里也负担不起这笔费用:今后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即使读了大学没有门路还是找 不到好工作: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不高,在学校里也学不到什么知识:老师和同学对“差生 “持歧视态度,等等一一这一切对王小刚这样的农村孩子继续求学都有不利的影响。由于我 带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因果理论框架来对待辍学这一现象,因此在调查过程巾对以上这些纷差生"的?他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努力学习?如果不是,为什么不?别的"差生"是不是也辍学了? 他们除了辍学这条路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我们假设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确实存 在,"差生"是否和体罚有一定的关系?别的"差生"是否也被老师体罚过?他们是怎么看待体 罚的?他们是否也因此而辍学了? "成绩不好"、"差生"、"老师打人"和"不读了"之间又有什 么关系?这些问题涉及此研究的解释性效度,即作为研究者我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当事人所说 的话和所做的事。虽然我使用相关检验法就王小刚辍学的原因和不同的人交谈过,但没有 对以上这些可以用来解释小刚辍学的深层意义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的研究结果之所以如此浮浅并且互相矛盾有很多原因。一是因为我们在调查现场 的时间太短,没有机会更多地和研究对象接触,也没有可能和更多的人交谈,以达到对王 小刚辍学情况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二是我们研究的辍学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所有有关的 人都有理由向我们"撒谎":面对从京城里来的"专家们",县、村和学校各级领导都有可能 向我们隐瞒辍学生的数量和有关情况;刘老师、官校长、王小刚和他母亲有可能想推卸自 己的责任;王小刚本人也有可能努力向我表白,退学主要不是由于他自己的原因。三是我 们的研究环境很不理想: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各级领导陪同,浩浩荡荡地开进村里和学校。 这无疑会对研究对象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以为是"上级"检查工作来了。更有甚者,在我 们进行此项调查的同时,河阳县正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双基"验收。所有见到我们的人 都有理由将我们的到来和这一行政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我在访谈时使用了录音机,在观 察时做了详细的记录,并使用了侦探法和证伪法,一步步追寻以获得真实的材料,此研究 的描述性效度还是有可能存在问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对王小刚辍学这一事件中具体 发生的事情还是不完全了解。 此外,我在访谈时提出的问题有误导的可能性。当我问王小刚"当时是因为什么事情 不上学"时,我的问题隐含有如下意义:(1)不上学一定是有原因的;(2)做出退学决定的当 时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遵循我所提问题的思路,王小刚有可能努力想出一两个"原因" 和"事情",来回答我的问题。而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导致他辍学的"原因"可能 很多,做出决定"不上了"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和 王小刚以及其他的人在一起生活,有更自然的研究条件,如果我采取不同的询问方式,如 果我访问更多不同的人,也许我会发现王小刚辍学这一事件和当前中国农村整个社会、文 化、经济和教育状况有关。正如很多被访者指出的:目前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 不到30%,全国适龄青年升大学的不足3%,农村孩子中普遍存在着"种田不需要很多学校知 识,晚种田不如早种田"的想法;学校学杂费不断上涨,而且今后高中后教育要收费,考上 了大学家里也负担不起这笔费用;今后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即使读了大学没有门路还是找 不到好工作;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不高,在学校里也学不到什么知识;老师和同学对"差生 "持歧视态度,等等——这一切对王小刚这样的农村孩子继续求学都有不利的影响。由于我 带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因果理论框架来对待辍学这一现象,因此在调查过程巾对以上这些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