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汝绪华:国外假新闻研究:缘起、进展与评价 61 新闻的蛊惑,民粹主义抬头,极右翼政党实力大增。四是,假新闻制造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 2017年的卡塔尔断交危机就是最新例证,卡塔尔通讯社网站遭黑客攻击,一则新闻报道被添加了卡 塔尔埃米尔的虚假言论,显示他与伊朗和以色列关系友好,从而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卡塔尔政府发 表了辟谣声明,但巴林、沙特等七国还是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二、国外假新闻研究的主要进展 假新闻泛滥成灾在将假新闻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大大推进着假新闻研究的进程。然而,国 外关于假新闻的研究不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交媒体虽然赋予假新闻以新的特征,但本 质上来说,假新闻并不是新现象,它仍然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在剖析假新闻现象上,大众传播理论 既表现出了经典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又不断演化创新,愈益完善。在厚重的经典传播理论的基础上 在大量鲜活实例与丰富调研数据的支持下,在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围绕着假新闻的概念、识别与发展 特征、发生与影响机制、危害与治理等关键节点与核心议题,学界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的理论框架与 有效的分析工具,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建构起了属于自身的逐渐趋于完善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成 果丰硕。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为假新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的生命力首先体现为对现实的强大解释力,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体系完整、博大精深, 对社交媒体时代的假新闻泛滥依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为假新闻硏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们 在新的传播情境中,不仅获得新的应用,爆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依据假新闻传播的五个层面,传播理论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人内传播,主要包括米德的“主我客我 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对个体认知偏见的内化塑造。二是人际 传播,主要有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库尔兰和马尔库斯的“线索过 滤”理论、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在人际间的传播形式与影 响因素。三是组织传播,主要是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扩散的产业化、 智能化与武器化现象。四是群体传播,主要有塔尔德的“群体模仿”理论、勒庞的“群体感染”理论 詹姆斯·斯通的“群体极化”理论等,它们有助于探究假新闻在群体之内的传播规律与影响后果。五 是大众传播,这部分是传播理论的集大成所在,最为丰富,主要包括: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卢因 的“把关人”理论、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奧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谣言传播公式、拉斯韦尔的5W 模式、霍夫兰的“说服性传播”、格伯纳的“涵化”理论、蒂奇纳的“知识沟”理论、麦库姆斯和唐纳德 肖的议程设置理论、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泛 滥成灾的理论机理。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不断创新以及对新现象的阐释力。克罗斯把谣言传播公 式发展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x(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诺伊曼全面发展了纽曼的“沉 默的螺旋”理论;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变成W模式;在政治 极化(群体极化的一种表现)的基础上,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否决政治”观点;基于亨利·泰弗尔 ( 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 John Turmer)的社会认同论,扎伊·范·巴维尔( Jay van Bavel)提出了 基于身份的相信模式”等,为假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 (二)假新闻概念的辨析研究 在国外学界,假新闻的概念至少有“假新闻( fake news)”“虚假信息( disinformation)”“误传( rmation)”“错误消息(mal- information)”“假消息( false information)”“谣言( rumor)”等几种用法 使用方式也分为两类:明确区分与混用。第一类明确区分了假新闻的概念,萨瓦斯·赞内托等学者 的硏究最具代表性,他们把假消息分为三种类型:假新闻、偏向或不正确新闻与误导或暧昧的新闻 认为假新闻类是网络上最为严重的一类虚假信息,误导性的新闻类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真相 而误导或暧昧的新闻是最温和的,并把谣言归为此类。评估在线信息资源的开源策划( OpenSource新闻的蛊惑,民粹主义抬头,极右翼政党实力大增。 四是,假新闻制造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 2017 年的卡塔尔断交危机就是最新例证,卡塔尔通讯社网站遭黑客攻击,一则新闻报道被添加了卡 塔尔埃米尔的虚假言论,显示他与伊朗和以色列关系友好,从而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卡塔尔政府发 表了辟谣声明,但巴林、沙特等七国还是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二、国外假新闻研究的主要进展 假新闻泛滥成灾在将假新闻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大大推进着假新闻研究的进程。 然而,国 外关于假新闻的研究不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交媒体虽然赋予假新闻以新的特征,但本 质上来说,假新闻并不是新现象,它仍然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在剖析假新闻现象上,大众传播理论 既表现出了经典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又不断演化创新,愈益完善。 在厚重的经典传播理论的基础上, 在大量鲜活实例与丰富调研数据的支持下,在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围绕着假新闻的概念、识别与发展 特征、发生与影响机制、危害与治理等关键节点与核心议题,学界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的理论框架与 有效的分析工具,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建构起了属于自身的逐渐趋于完善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成 果丰硕。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为假新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的生命力首先体现为对现实的强大解释力,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体系完整、博大精深, 对社交媒体时代的假新闻泛滥依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为假新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们 在新的传播情境中,不仅获得新的应用,爆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依据假新闻传播的五个层面,传播理论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人内传播,主要包括米德的“主我客我” 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对个体认知偏见的内化塑造。 二是人际 传播,主要有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库尔兰和马尔库斯的“线索过 滤”理论、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在人际间的传播形式与影 响因素。 三是组织传播,主要是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扩散的产业化、 智能化与武器化现象。 四是群体传播,主要有塔尔德的“群体模仿” 理论、勒庞的“群体感染” 理论、 詹姆斯·斯通的“群体极化”理论等,它们有助于探究假新闻在群体之内的传播规律与影响后果。 五 是大众传播,这部分是传播理论的集大成所在,最为丰富,主要包括: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卢因 的“把关人”理论、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谣言传播公式、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霍夫兰的“说服性传播”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蒂奇纳的“知识沟”理论、麦库姆斯和唐纳德· 肖的议程设置理论、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 等,它们有助于解释假新闻泛 滥成灾的理论机理。 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不断创新以及对新现象的阐释力。 克罗斯把谣言传播公 式发展为:谣言 = (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诺伊曼全面发展了纽曼的“沉 默的螺旋”理论;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变成 7W 模式;在政治 极化(群体极化的一种表现)的基础上,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否决政治”观点;基于亨利·泰弗尔 (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 John Turner)的社会认同论,扎伊·范·巴维尔( Jay van Bavel) 提出了 “基于身份的相信模式”等,为假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 (二)假新闻概念的辨析研究 在国外学界,假新闻的概念至少有“假新闻( fake news) ” “虚假信息( disinformation) ” “误传( mis￾information) ” “错误消息( mal-information) ” “假消息( false information) ” “谣言( rumor) ” 等几种用法, 使用方式也分为两类:明确区分与混用。 第一类明确区分了假新闻的概念,萨瓦斯·赞内托等学者 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把假消息分为三种类型:假新闻、偏向或不正确新闻与误导或暧昧的新闻, 认为假新闻类是网络上最为严重的一类虚假信息,误导性的新闻类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真相, 而误导或暧昧的新闻是最温和的,并把谣言归为此类。 [7] 评估在线信息资源的开源策划(OpenSourc- 汝绪华:国外假新闻研究:缘起、进展与评价 ·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