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 性的弊病,建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自然和社会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唯心主义哲学有许多流派,但按其对精神的不同的解释,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 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 ①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宋代 的陆九渊宣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鼓吹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 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 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如宋代朱熹鼓吹的“理”,古希腊柏拉图主张 的“理念”,以及黑格尔提出的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观念”,宗教宣扬的“上帝”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 唯心主义形态的变化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当代宗教在西方 发展的趋势也说明这一点。当代西方宗教越来越不强调上帝的实体性,不强调上帝创造的 个又一个的奇迹,而是强调上帝代表爱,上帝就在我心中。也就是说宗教越来越由客观唯心 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任何哲学,在说明了世界“是什么”之后,一定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究竟“怎么样”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在围绕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进行争论的同时,还要对这个世界究 竟处于什么一种状态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包括:世界是否处于 普遍联系之中,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还是彼此隔绝、孤立存在、互不相关 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否发展、如何发展、为何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 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 辩证法,来自古希腊文“ dialego”(对话、论战)一词,原意是指在辩论中用揭露对方 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法,是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是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辩证法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古代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还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少和 老,都是统一的东西。”“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列宁说:“这是对辩证唯 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辩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他把整个世界看成 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哲学史上他是第一个全面地 自觉地论述辩证法的人。然而,由于唯心主义体系的需要,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看作是 “绝对观念”发展的顶点,是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包括一切又代替一切的“科学之 科学”。这样,合理的辩证法思想被唯心主义体系所室息,他的辩证法又带上了形而上学的 性质。 辩证法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 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4 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 性的弊病,建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自然和社会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唯心主义哲学有许多流派,但按其对精神的不同的解释,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 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 ①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宋代 的陆九渊宣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 世纪英国的贝克莱鼓吹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 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 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如宋代朱熹鼓吹的“理”,古希腊柏拉图主张 的“理念”,以及黑格尔提出的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观念”,宗教宣扬的“上帝”,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 唯心主义形态的变化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当代宗教在西方 发展的趋势也说明这一点。当代西方宗教越来越不强调上帝的实体性,不强调上帝创造的一 个又一个的奇迹,而是强调上帝代表爱,上帝就在我心中。也就是说宗教越来越由客观唯心 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任何哲学,在说明了世界“是什么”之后,一定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究竟“怎么样”。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在围绕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进行争论的同时,还要对这个世界究 竟处于什么一种状态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包括:世界是否处于 普遍联系之中,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还是彼此隔绝、孤立存在、互不相关 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否发展、如何发展、为何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 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 辩证法,来自古希腊文“dialego”(对话、论战)一词,原意是指在辩论中用揭露对方 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法,是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是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辩证法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古代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还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少和 老,都是统一的东西。”“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列宁说:“这是对辩证唯 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辩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他把整个世界看成 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哲学史上他是第一个全面地、 自觉地论述辩证法的人。然而,由于唯心主义体系的需要,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看作是 “绝对观念”发展的顶点,是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包括一切又代替一切的“科学之 科学”。这样,合理的辩证法思想被唯心主义体系所窒息,他的辩证法又带上了形而上学的 性质。 辩证法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 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