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例如,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都是寄生 物,但并不是病原物。许多荧光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可以在植物表面附生 或在植物体内寄生,但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较小,一般不表现症状:石竹和 蚕豆的体内被潜隐病毒寄生后,也不表现明显的病变,这类寄生物具有寄生 性,但无或只有极微弱的致病性。因此,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 性也不是致病性。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无一定的相关性。专性寄生的 锈菌的致病性并不比非专性寄生的强,如引起腐烂病的病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 生的,有的寄生性虽弱,但是它们的破坏作用却很大。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作用,是病原物一种的属性,相对来说是较为固定 的性状,如有的病原物引起叶斑,有的病原物则引起组织腐烂。属于同一种病 原物的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致病力的强弱还可能有所不同。一种病 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是针对特定的寄主来说的,有人主张将致病力的强弱分为毒 力( virulence和侵袭力( aggressiveness两种。当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不同小 种致病力表现垂直抗性(专化抗性)的,这种病原物致病力强弱的差异称作毒 力的不同,如锈菌的不同小种的致病力,是毒力的差异。毒力( virulence)的 差异有时也用毒性的强弱来表示,有所谓强毒系或弱毒系,特别是在病毒方面 使用较多。毒性是医学微生物学上常用的名词,容易使人误解认为致病作用只 是毒素的作用,所以不如用毒力这一名词较好。当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不同小种 致病力表现水平抗性(非专化性)的,这种病原物致病力强弱的差异称作侵袭 力的不同,如许多腐烂病的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是侵袭力的强弱。属于同一种 腐烂苗的不同株系,有的可以使寄主组织腐烂得快一点,有的可能慢一点,敷 量程度的差异一般称为侵袭力强弱的差异 关于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问题,在第十章还要进一步说明,这里只是 解释一些有关名词。 第四节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nfection process)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 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为便于分析,侵染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四个时期。着眼点是病原物的个体与寄主植物个体间的侵染关系 1.接触期( contact period)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 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对寄主植物来说,就 是进入敏感状态,如种子萌芽长出幼苗等。当环境条件满足寄主的生长,又适 合病原物的侵染时,只要病原物接触到寄主就能侵入。 2.侵入期( penetration period)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人到建立寄生关 系的阶段。病原物有各种不同的侵入途径,但主要是从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穿 透侵入,从气孔等自然孔口的侵人,从自然和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病原物侵 入以后,必须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晨引起病害。外界环境 条件、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和致病力的强弱等因素, 都可能影响病原物的侵人和寄生关系的建立。 3.潜育期( 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出现明 显症状的阶段。在潜育期内,病原真菌和线虫要从寄主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供 其生长发育,病原细菌和病毒则必须繁殖或复制更多的群体,病原物在寄生繁 殖的同时也逐渐发挥其致病作用,使寄主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改变。对寄主来 说,要尽量限制病原物的寄生与掠夺,尽量抵抗或破坏病原物的毒害作用。实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例如,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都是寄生 物,但并不是病原物。许多荧光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可以在植物表面附生 或在植物体内寄生,但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较小,一般不表现症状;石竹和 蚕豆的体内被潜隐病毒寄生后,也不表现明显的病变,这类寄生物具有寄生 性,但无或只有极微弱的致病性。因此,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 性也不是致病性。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无一定的相关性。专性寄生的 锈菌的致病性并不比非专性寄生的强,如引起腐烂病的病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 生的,有的寄生性虽弱,但是它们的破坏作用却很大。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作用,是病原物一种的属性,相对来说是较为固定 的性状,如有的病原物引起叶斑,有的病原物则引起组织腐烂。属于同一种病 原物的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致病力的强弱还可能有所不同。一种病 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是针对特定的寄主来说的,有人主张将致病力的强弱分为毒 力(virulence)和侵袭力(aggressiveness)两种。当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不同小 种致病力表现垂直抗性(专化抗性)的,这种病原物致病力强弱的差异称作毒 力的不同,如锈菌的不同小种的致病力,是毒力的差异。毒力(virulence)的 差异有时也用毒性的强弱来表示,有所谓强毒系或弱毒系,特别是在病毒方面 使用较多。毒性是医学微生物学上常用的名词,容易使人误解认为致病作用只 是毒素的作用,所以不如用毒力这一名词较好。当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不同小种 致病力表现水平抗性(非专化性)的,这种病原物致病力强弱的差异称作侵袭 力的不同,如许多腐烂病的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是侵袭力的强弱。属于同一种 腐烂苗的不同株系,有的可以使寄主组织腐烂得快一点,有的可能慢一点,敷 量程度的差异一般称为侵袭力强弱的差异。 关于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问题,在第十章还要进一步说明,这里只是 解释一些有关名词。 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 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为便于分析,侵染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四个时期。着眼点是病原物的个体与寄主植物个体间的侵染关系。 1.接触期(contact period) 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 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对寄主植物来说,就 是进入敏感状态,如种子萌芽长出幼苗等。当环境条件满足寄主的生长,又适 合病原物的侵染时,只要病原物接触到寄主就能侵入。 2.侵入期(penetration period) 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人到建立寄生关 系的阶段。病原物有各种不同的侵入途径,但主要是从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穿 透侵入,从气孔等自然孔口的侵人,从自然和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病原物侵 入以后,必须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晨引起病害。外界环境 条件、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和致病力的强弱等因素, 都可能影响病原物的侵人和寄生关系的建立。 3.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 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出现明 显症状的阶段。在潜育期内,病原真菌和线虫要从寄主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供 其生长发育,病原细菌和病毒则必须繁殖或复制更多的群体,病原物在寄生繁 殖的同时也逐渐发挥其致病作用,使寄主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改变。对寄主来 说,要尽量限制病原物的寄生与掠夺,尽量抵抗或破坏病原物的毒害作用。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