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等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各国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和矛盾冲突,全球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特别是50、60年代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污染事件震憾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环境污染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如果说 Pearson和 Harper(皮尔逊、哈珀,1945)合著的《世界的饥饿》还只是马尔萨斯论的翻版的话,Vogt(福格特,1949) 的生存之路则开始关注工业化以来的若干重要消极后果,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和滥用自然资源, 世界人口增长正在超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Carson(卡逊,1962)用通俗 笔调描述了环境污染后的“寂静春天”,其影响之深远,被认为是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的开 始。在1972年问世的颇有争议的《增长的极限》中,该报告通过运用多种宏观模型模拟人口增长 对资源消耗的过程,预测人口高速增长将带来灾乱性后果,给不顾生态环境代价而沉溺于经济增 长的传统理念敲响了警钟,使长期支配人类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受到怀疑与批判,曾一度成为当 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总体上看,这些理论大多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条件下人类的发展前景 持较为消极的态度。最典型的是一些更为悲观的理论则鼓吹“零增长”,从理论的悲观色彩上看, 他们和马尔萨斯是一致的。尽管这些悲观的理论和预测大多失败了,但是他们在警醒人类走向可 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无疑是胜利者。 出于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经济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从不同于人口经 济学的角度,广泛开展了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资源 经济学,严格地说,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以及资源配置决策的收入分配效果。正如它的名称所表明的,资源经济学主要硏究自然资源方面 的政策问题。例如,土地、森林、水资源、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资源经济学力图分 析这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它着重研究各种选择方 案、政策和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成本,以及这些效益和成本对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地理方面、 经济部门之间、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动态趋势。资源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包括贴 现、价格、成本,以及个人偏好等,在其基本分析中,个人偏好是价值的主要指标(兰德尔,198940)。 环境经济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兴起,而且在环境经济学和资 源经济学的范围划分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人们可以认为具体的环境也是 种自然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又是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在环境经济学之前相当长的时期中, 绝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在他们看来,自然资源的供给 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无须专门研究,而作为废弃物排放场所并具备 自我净化能力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无须纳入研究稀缺性的经济学领 域中。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学科。关于其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有争议的是,环境经济学 的内容是否应足够拓展,以将全部生态问题都纳入自身研究范围之内。在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 经济学之间,也存在两者之间从属问题的不同主张。较多的学者则将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 学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平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厉以宁等1995;张帆,1998)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同样源于现代经济学,它为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并可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现实的、有效的工具。与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有所不同,环境经济学并不主张 零污染,而是希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协调。环境经济学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等途 径来评价环境变化的经济价值,探讨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最后设计经济机制来减缓乃至消除环 境的恶化(张帆,1998: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9 等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由于各国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和矛盾冲突 全球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 特别是 50 60 年代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污染事件震憾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 环境污染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 如果说 Pearson 和 Harper(皮尔逊 哈珀,1945) 合著的 世界的饥饿 还只是马尔萨斯论的翻版的话 Vogt(福格特,1949) 的生存之路则开始关注工业化以来的若干重要消极后果 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和滥用自然资源 世界人口增长正在超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Carson(卡逊,1962)用通俗 笔调描述了环境污染后的 寂静春天 其影响之深远 被认为是一个新的 生态学时代 的开 始 在 1972 年问世的颇有争议的 增长的极限 中 该报告通过运用多种宏观模型模拟人口增长 对资源消耗的过程 预测人口高速增长将带来灾乱性后果 给不顾生态环境代价而沉溺于经济增 长的传统理念敲响了警钟 使长期支配人类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受到怀疑与批判 曾一度成为当 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 总体上看 这些理论大多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条件下人类的发展前景 持较为消极的态度 最典型的是一些更为悲观的理论则鼓吹 零增长 从理论的悲观色彩上看 他们和马尔萨斯是一致的 尽管这些悲观的理论和预测大多失败了 但是他们在警醒人类走向可 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无疑是胜利者 出于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 经济学 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从不同于人口经 济学的角度 广泛开展了对资源 环境问题的研究 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资源 经济学 严格地说 自然资源经济学 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以及资源配置决策的收入分配效果 正如它的名称所表明的 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方面 的政策问题 例如 土地 森林 水资源 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资源经济学力图分 析这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问题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它着重研究各种选择方 案 政策和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成本 以及这些效益和成本对各方面的影响范围 包括地理方面 经济部门之间 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动态趋势 资源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包括贴 现 价格 成本 以及个人偏好等 在其基本分析中 个人偏好是价值的主要指标(兰德尔,1989:40) 环境经济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得以兴起 而且在环境经济学和资 源经济学的范围划分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人们可以认为具体的环境也是一 种自然资源 反过来 自然资源又是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 在环境经济学之前相当长的时期中 绝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 在他们看来 自然资源的供给 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无须专门研究 而作为废弃物排放场所并具备 自我净化能力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因此无须纳入研究稀缺性的经济学领 域中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学科 关于其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有争议的是 环境经济学 的内容是否应足够拓展 以将全部生态问题都纳入自身研究范围之内 在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 经济学之间 也存在两者之间从属问题的不同主张 较多的学者则将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 学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 平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厉以宁等,1995; 张帆,1998)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 同样源于现代经济学 它为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并可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现实的 有效的工具 与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有所不同 环境经济学并不主张 零污染 而是希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协调 环境经济学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等途 径来评价环境变化的经济价值 探讨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最后设计经济机制来减缓乃至消除环 境的恶化(张帆,1998: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