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经济出版社:《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电子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云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05,文件大小:998.04KB,团购合买
第一章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第三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第四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五章 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第六章 自然资源系统 第七章 自然资源价格 第八章 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 第九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第十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问题 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第十四章 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十六章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 资源与环境战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杨云彦主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杨云彦 主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第一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的演进」 1.1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表1.1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8 1.3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 专栏I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14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专栏Ⅱ“世界环境日”主题 第二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和内容 1.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16 16本书的组织 第二章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世界人口动态 18 2.1世界人口的增长 表2.1世界人口的增长 图2.1世界人口增长 22人口增长的阶段 第二节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23现代人口经济学的萌芽 2.4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25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26亚当◆斯密的人口经济思想 2.7大卫·李嘉图的人口经济思想 第三节马尔萨斯人口论 2.8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说 表22马尔萨斯人口级数 2.9马尔萨斯人口论评述 28 第四节凯恩斯人口论 2.10凯恩斯人口观的两个阶段 2.11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2.12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的产生 2.13“两种生产”原理 36 2.14过剩人口”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经济规律 2.15从“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理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1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目 录 第一章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7 第一节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的演进........................................................................... 7 1.1 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7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8 表 1.1 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8 1.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 ............................................................................................. 10 专栏 I 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12 1.4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14 专栏 II “世界环境日 主题 ................................................................................... 15 第二节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和内容..................................................................... 16 1.5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16 1.6 本书的组织............................................................................................................ 17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18 第一节 世界人口动态......................................................................................................... 18 2.1 世界人口的增长..................................................................................................... 18 表 2.1 世界人口的增长......................................................................................... 18 图 2.1 世界人口增长............................................................................................. 20 2.2 人口增长的阶段..................................................................................................... 20 第二节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21 2.3 现代人口经济学的萌芽.......................................................................................... 21 2.4 威廉 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21 2.5 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 22 2.6 亚当 斯密的人口经济思想................................................................................... 23 2.7 大卫 李嘉图的人口经济思想............................................................................... 24 第三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 ..................................................................................................... 26 2.8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说.......................................................................................... 26 表 2.2 马尔萨斯人口级数...................................................................................... 27 2.9 马尔萨斯人口论评述 ............................................................................................. 28 第四节 凯恩斯人口论......................................................................................................... 29 2.10 凯恩斯人口观的两个阶段 .................................................................................... 29 2.11 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33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35 2.12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的产生.......................................................................... 35 2.13 “两种生产 原理.................................................................................................. 36 2.14“过剩人口 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经济规律 ........................................................... 39 2.15 从 两种生产 到 三种生产 理论 .................................................................. 4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第三章微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生育率与家庭规模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3.1微观人口经济学的范畴 32孩子的成本和效用 专栏Ⅲ中国孩子的经济成本 33家庭规模的决定 34制度分析 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 3.5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方式 36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人口迁移经济学 37人口迁移规律 3.8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 39迁移效应 第四章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人口与经济发展 41人口经济关系概要 42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4.3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44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适度人口论 4.5适度人口 46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4.7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图4技术进步提高适度人口规模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64 48人口分布 专栏ⅣV中国人口分布 49城市化及其机制 4.10城市化进程 图42城市化的阶段 第四节人口转变 4.11人口转变的阶段 图43人口转变 4.12人口转变的理论解说 第五节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 4.13人口老龄化趋势 专栏ⅴ人口发展的“年轮”--人口年龄金字塔 图44预测的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4.14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4.15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2 第三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 42 第一节 生育率与家庭规模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42 3.1 微观人口经济学的范畴.......................................................................................... 42 3.2 孩子的成本和效用................................................................................................. 43 专栏 III 中国孩子的经济成本 ............................................................................... 44 3.3 家庭规模的决定..................................................................................................... 45 3.4 制度分析 ............................................................................................................... 45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 46 3.5 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方式.......................................................................................... 46 3.6 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47 第三节 人口迁移经济学 ..................................................................................................... 50 3.7 人口迁移规律........................................................................................................ 50 3.8 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 ............................................................................................. 51 3.9 迁移效应 ............................................................................................................... 55 第四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 57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 57 4.1 人口-经济关系概要................................................................................................ 57 4.2 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57 4.3 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59 4.4 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 60 第二节 适度人口论............................................................................................................. 61 4.5 适度人口 ............................................................................................................... 61 4.6 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62 4.7 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63 图 4.1 技术进步提高适度人口规模....................................................................... 64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64 4.8 人口分布 ............................................................................................................... 64 专栏 IV 中国人口分布.......................................................................................... 65 4.9 城市化及其机制..................................................................................................... 66 4.10 城市化进程.......................................................................................................... 69 图 4.2 城市化的阶段............................................................................................. 70 第四节 人口转变................................................................................................................ 71 4.11 人口转变的阶段................................................................................................... 71 图 4.3 人口转变.................................................................................................... 72 4.12 人口转变的理论解说............................................................................................ 73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 73 4.13 人口老龄化趋势................................................................................................... 73 专栏 V 人口发展的 年轮 ---人口年龄金字塔.................................................. 74 图 4.4 预测的 2000 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74 4.14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74 4.15 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 7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第五章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第一节资源消耗与环境退化 5.1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表5.11850-1980年全球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表521960-1984年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和能源消费 52全球环境变化 第二节人口压力说 5.3“人口爆炸”论 54“人口压力”论 第三节增长极限论…. 5.5“资源耗竭”说 56“增长极限”论 85 专栏ⅥI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 第四节“最后的资源 57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58资源潜力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59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第六章自然资源系统 第一节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61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图6.1自然资源的分类 62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表6.1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第二节自然资源简况 6.3矿产资源 64土地资源 6.5水资源 66森林资源 101 6.7生物多样性资源 102 第三节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 6.8粮食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6,9粮食生产的潜力 105 6.10人口承载量 106 专栏ⅦI人地矛盾新出路 107 第七章自然资源价格 109 第一节资源经济问题」 7.1资源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 109 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 111 72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 111 73自然资源定价 112 7.4水资源定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3 第五章 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78 第一节 资源消耗与环境退化.............................................................................................. 78 5.1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 78 表 5.1 1850-1980 年全球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78 表 5.2 1960-1984 年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和能源消费.......................................... 79 5.2 全球环境变化........................................................................................................ 80 第二节 人口压力说............................................................................................................. 80 5.3 “人口爆炸 论 ....................................................................................................... 80 5.4 “人口压力 论 ....................................................................................................... 81 第三节 增长极限论............................................................................................................. 83 5.5 “资源耗竭 说 ....................................................................................................... 83 5.6 “增长极限 论 ....................................................................................................... 85 专栏 VI 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 ............................................................................... 88 第四节 “最后的资源 ....................................................................................................... 89 5.7 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89 5.8 资源潜力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90 5.9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 93 第六章 自然资源系统................................................................................................................ 95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95 6.1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95 图 6.1 自然资源的分类......................................................................................... 95 6.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 96 表 6.1 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97 第二节 自然资源简况......................................................................................................... 98 6.3 矿产资源 ............................................................................................................... 98 6.4 土地资源 ............................................................................................................... 99 6.5 水资源..................................................................................................................101 6.6 森林资源 ..............................................................................................................101 6.7 生物多样性资源....................................................................................................102 第三节 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103 6 8 粮食生产和人口的增长......................................................................................103 6 9 粮食生产的潜力.................................................................................................105 6.10 人口承载量.........................................................................................................106 专栏 VII 人地矛盾新出路 ....................................................................................107 第七章 自然资源价格...............................................................................................................109 第一节 资源经济问题......................................................................................................109 7.1 资源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109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111 7.2 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 ............................................................................................111 7.3 自然资源定价.......................................................................................................112 7 4 水资源定价 ........................................................................................................1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7.5土地资源定价 115 图71地租的确定 76森林资源的定价 117 第八章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 18 第一节自然资源评价 118 81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118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119 82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 83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120 84可再生自然资源动态配置 图8.1收获期的数量 124 图82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 125 第三节资源保护问题 125 85动态配置的不确定性 86资源保护原则 127 第九章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第一节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9.1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图91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示意图 92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130 93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核算方法 表91挪威实物资源核算表式结构 132 9.4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133 图92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134 95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134 9.6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97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36 第十章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139 第一节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 139 10.1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恶化 图10.1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图 39 表10.1若干国家环境损害费用占GNP的比重 第二节经济发展与环境 140 10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图10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42 10.3收入分配与环境 142 04贫困与环境 10.5城市化与环境 145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146 106世界市场与自然资源退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4 7 5 土地资源定价.....................................................................................................115 图 7.1 地租的确定 ...............................................................................................115 7.6 森林资源的定价....................................................................................................117 第八章 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118 第一节 自然资源评价........................................................................................................118 8.1 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118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119 8.2 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119 8.3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120 8.4 可再生自然资源动态配置.....................................................................................123 图 8.1 收获期的数量............................................................................................124 图 8.2 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 .............................................................................125 第三节 资源保护问题........................................................................................................125 8.5 动态配置的不确定性 ............................................................................................125 8.6 资源保护原则.......................................................................................................127 第九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129 第一节 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129 9.1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129 图 9.1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示意图........................................................129 9.2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130 9.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核算方法..................................................................................131 表 9.1 挪威实物资源核算表式结构......................................................................132 9 4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133 图 9.2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13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134 9.5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134 9.6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36 9.7 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思路...................................................................136 第十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139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139 10.1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恶化 ...................................................................................139 图 10.1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图...........................................139 表 10.1 若干国家环境损害费用占 GNP 的比重 ....................................................140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 ....................................................................................................140 10.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41 图 10.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42 10.3 收入分配与环境..................................................................................................142 10.4 贫困与环境.........................................................................................................143 10.5 城市化与环境 .....................................................................................................145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146 10.6 世界市场与自然资源退化 ...................................................................................14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107竞争力与污染转移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问题 149 第一节环境经济系统与环境经济问题 11.1环境经济系统 .149 11.2环境经济问题 150 第二节环境经济中的产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11.3产权界定问题 114外部性 11.5最优污染水平 152 图11.1最优污染水平 11.6市场失效 153 第三节作为公共商品的环境质量 154 117公共商品 118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 155 第十二章环境经济评价 157 第一节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12.1环境资源的特点 157 12.2环境资源的价值 12.3环境资源的价格 158 第二节环境经济效益评价 158 124费用效益分析 58 12.5市场价值法 126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防治 13.1环境污染的一般情况 .166 13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33水污染及其防治 168 13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69 13.5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170 第二节环境经济管理 171 136污染控制 71 137排污收费 图13.1庇古税 172 13.8排污标准 73 139排污权交易 专栏VI美国的可交易许可证制度 174 第十四章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 176 第一节灾害与生态进化 176 14.1灾害经济现象 176 142灾害与生态进化的关系 1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5 10.7 竞争力与污染转移..............................................................................................147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问题 ...........................................................................................................149 第一节 环境-经济系统与环境经济问题..............................................................................149 11.1 环境-经济系统....................................................................................................149 11.2 环境经济问题 .....................................................................................................150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中的产权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150 11.3 产权界定问题 .....................................................................................................150 11.4 外部性................................................................................................................151 11.5 最优污染水平 .....................................................................................................152 图 11.1 最优污染水平..........................................................................................153 11.6 市场失效.............................................................................................................153 第三节 作为公共商品的环境质量......................................................................................154 11.7 公共商品.............................................................................................................154 11.8 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 ...................................................................................155 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评价........................................................................................................157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157 12.1 环境资源的特点..................................................................................................157 12.2 环境资源的价值..................................................................................................157 12.3 环境资源的价格..................................................................................................158 第二节 环境经济效益评价.................................................................................................158 12.4 费用效益分析 .....................................................................................................158 12.5 市场价值法.........................................................................................................161 12.6 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164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166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防治 ....................................................................................................166 13.1 环境污染的一般情况...........................................................................................166 13.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67 13.3 水污染及其防治..................................................................................................168 13.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69 13.5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170 第二节 环境经济管理........................................................................................................171 13.6 污染控制.............................................................................................................171 13.7 排污收费.............................................................................................................172 图 13.1 庇古税.....................................................................................................172 13.8 排污标准.............................................................................................................173 13.9 排污权交易.........................................................................................................174 专栏 VIII 美国的可交易许可证制度.....................................................................174 第十四章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176 第一节 灾害与生态进化 ....................................................................................................176 14.1 灾害经济现象 .....................................................................................................176 14.2 灾害与生态进化的关系.......................................................................................1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第二节生态经济系统灾变与调控.… 14.3生态经济系统灾变的原因 178 144调控生态经济系统 181 第十五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83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83 15.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内涵 183 152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 第二节公平和效率 153公平和效率的内涵与联系 186 第三节价值和财富 154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发展 15.5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189 156可持续收入 190 157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 191 第十六章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192 第一节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16.1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192 16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 192 163经济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93 164社会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65生物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95 第二节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 .195 166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195 167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198 第一节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 98 17.1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基本涵义 172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要素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17.3人口发展战略 .200 174自然资源与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201 17.5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203 专栏IX共同的未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6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灾变与调控......................................................................................178 14.3 生态经济系统灾变的原因 ...................................................................................178 14.4 调控生态经济系统..............................................................................................181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18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83 15.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内涵............................................................................183 15.2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185 第二节 公平和效率..........................................................................................................186 15.3 公平和效率的内涵与联系 ...................................................................................186 第三节 价值和财富..........................................................................................................188 15.4 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发展.........................................................................188 15.5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189 15.6 可持续收入.........................................................................................................190 15.7 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 ...................................................................................191 第十六章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192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192 16.1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192 16.2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 .................................................................192 16.3 经济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93 16.4 社会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94 16.5 生物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195 第二节 可持续的生产 消费模式......................................................................................195 16.6 可持续的生产模式..............................................................................................195 16.7 可持续的消费模式..............................................................................................196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 资源与环境战略 .......................................................................198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198 17.1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基本涵义.........................................................................198 17.2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要素.........................................................................199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 资源与环境战略....................................................................200 17.3 人口发展战略 .....................................................................................................200 17.4 自然资源与环境支撑能力建设............................................................................201 17.5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203 专栏 IX 共同的未来.............................................................................................20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第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第一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的演进 1.1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自身发展前景关注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在马尔萨斯之前,主流的观 点认为人口是国力和财富的象征,人口的增长受到鼓励,可以将这一阶段看作是乐观主义或浪漫 主义的时代。重商主义者,无论是英国的托马斯·曼( Thomas man,1571-1641)还是法国的让·巴 蒂斯特·柯尔培尔( Jean Baptiste Colberl,1619-1683),都认为随着国家的人口增加,国家征收的贡 税也增多;人口多,国内生产的商品多,用于出口的商品也就多,因而能换回外国货币,即金银 也多;人口多,兵源丰富,可以用武力去占领殖民地,从殖民地获得更多金银,掠夺更多的财富。 英国的托马斯·曼认为,人口密度大、人口众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 1623-1687)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著名论断,他认为, 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如果人口数量过少或不足,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利 的。弗朗斯瓦·魁奈(F. Quesnay,1694-171强调人口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主张采取稳定农村人 口和鼓励农村人口增长的政策,这一观点构成其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但是,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变,以及人们认识上的逐步深入,人口增长的合理性受到怀疑。由 马尔萨斯开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口自身的增长以及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的相互关系 由此形成现代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在马尔萨斯所处的年代,英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业 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以手工为主的作坊工场手工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 大变革,机器大工业排挤了工人、小生产,使大批工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陷于贫困、破产境地, 大批失业人口流落街头,社会矛盾十分突出。马尔萨斯把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归因于人口与生活 资料之间的正常比例被打破,是所谓“人口法则”在发挥作用,并认为在“自然条件”下食物产 量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过剩是“绝对过剩”。因此对人口增长和人类前景持悲 观态度。对这种悲观主义的“人口决定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人口发展经历了若干重要的变化,40年代末50年代初全球人口 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新一轮对人口增长前景持悲观态度的理论思潮;而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 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人们能更加理性地分析自身的繁衍行为;战后日益加强的人 口迁移和城市化趋势,则为人口经济学研究提岀了新的课题。总的来看,从二战以来的半个世纪 是人类对自身发展高度关注的时期,也是人口经济学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中,人口经济学是较早起步、其理论和方法比较完备的分支 之一。人口经济学主要研究人口经济关系,阐明人口经济运动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 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张纯元等,1983:1)。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自经济学领 域,在传统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内,人口经济研究始终将人口与发展问题紧密联 系在一起。 由于人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被当作一个外生变量,因此,在主流经济学中人口经济学长 期处于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位人口学家注意到,如果什么时候所谓的“人口问题”受到了 特殊的关注,那么一定是社会经济的其他部分,而不是人口出了问题(安川正彬,1977)。确实 我们发现人口学的若干高潮或进展大多是在某种社会性的危机或人类发展的重要关头取得的。而 且,与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耗费终身心血研究的主流经济成果湮没于漫漫时光中的情形形成鲜明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7 第一章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第一节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的演进 1.1 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自身发展前景关注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 在马尔萨斯之前 主流的观 点认为人口是国力和财富的象征 人口的增长受到鼓励 可以将这一阶段看作是乐观主义或浪漫 主义的时代 重商主义者 无论是英国的托马斯 曼(Thomas Man 1571-1641) 还是法国的让 巴 蒂斯特 柯尔培尔(Jean Baptiste Colberl 1619-1683) 都认为随着国家的人口增加 国家征收的贡 税也增多 人口多 国内生产的商品多 用于出口的商品也就多 因而能换回外国货币 即金银 也多 人口多 兵源丰富 可以用武力去占领殖民地 从殖民地获得更多金银 掠夺更多的财富 英国的托马斯 曼认为 人口密度大 人口众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 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提出了 土地为财富之母 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 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如果人口数量过少或不足 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利 的 弗朗斯瓦 魁奈(F. Quesnay, 1694-1774)强调人口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 主张采取稳定农村人 口和鼓励农村人口增长的政策 这一观点构成其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但是 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变 以及人们认识上的逐步深入 人口增长的合理性受到怀疑 由 马尔萨斯开始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口自身的增长以及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的相互关系 由此形成现代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在马尔萨斯所处的年代 英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业 革命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以手工为主的作坊工场手工业 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方式的 大变革 机器大工业排挤了工人 小生产 使大批工人 农民和小手工业者陷于贫困 破产境地 大批失业人口流落街头 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马尔萨斯把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归因于人口与生活 资料之间的正常比例被打破 是所谓 人口法则 在发挥作用 并认为在 自然条件 下食物产 量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数量的增长 人口过剩是 绝对过剩 因此对人口增长和人类前景持悲 观态度 对这种悲观主义的 人口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人口发展经历了若干重要的变化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全球人口 的快速增长 引发了新一轮对人口增长前景持悲观态度的理论思潮 而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 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下降 使人们能更加理性地分析自身的繁衍行为 战后日益加强的人 口迁移和城市化趋势 则为人口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总的来看 从二战以来的半个世纪 是人类对自身发展高度关注的时期 也是人口经济学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中 人口经济学是较早起步 其理论和方法比较完备的分支 之一 人口经济学主要研究人口经济关系 阐明人口经济运动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 化的客观规律 即人口经济规律(张纯元等,1983:1)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来自经济学领 域 在传统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内 人口经济研究始终将人口与发展问题紧密联 系在一起 由于人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被当作一个外生变量 因此 在主流经济学中人口经济学长 期处于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 有一位人口学家注意到 如果什么时候所谓的 人口问题 受到了 特殊的关注 那么一定是社会经济的其他部分 而不是人口出了问题 安川正彬 1977 确实 我们发现人口学的若干高潮或进展大多是在某种社会性的危机或人类发展的重要关头取得的 而 且 与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耗费终身心血研究的主流经济成果湮没于漫漫时光中的情形形成鲜明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比的是,他们在人口研究方面的“副产品”,往往青史留名,流传后世。这种戏剧性的效果证明 了人口经济学在人类命运前途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1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表层的资源分布和环境状况。环境改变明显提 高了人类福利。例如,人造环境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降低了发病概率,人类可以 更健康地生存更长的时间;人们跨越空间、快速旅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享受更为舒适的生 活方式。但这些变化明显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人类将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关注从单纯的人口与经济关系 扩展到人地关系、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利用,环境问题等。在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 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浪潮,每次浪潮分别集中于不同的主题( Ruttan,1993),如表1.1所示 表1.1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波次 般话题 具体问题 第一波:40和50年代 有限自然资源 食物生产的不适应 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第二波:60和70年代 生产和消费的副产品 杀虫剂与化肥使用 垃圾处置 噪声 空气与水体污染 放射性与化学污染 第三波:80和90年代 全球环境变化 候变化 酸雨 臭氧层破坏 资料来源:Rutn(1993) 第一波出现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供应) 能否维持经济增长以及食物增长能否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这些问题和马尔萨斯的关注点是相似 的 第二波出现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增加了另一个焦点,即环境对现代技术副产品的 吸收能力,如大气和水体污染,石棉、杀虫剂、放射性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激发第二波的原因, 部分可以归结于工业化国家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的提高,既增加了对产生有害副产品的商品的 需求,又激发了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第三波,发生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又增加了新的焦点:全球性变化问题:包括酸雨、 全球变暖、臭氧减少等。第二波和第三波的问题涉及到公共商品( public goods-空气、水、大气, 这些都有被过度消耗的倾向。1997年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会议就指出,第三波的问题尤难解决, 因其涉及到国家之间平等使用公共商品的问题。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的动植物物种绝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 挑战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而可能导致的生物性病理变化,都可能构成若干年后环境问题第四次 浪潮的内容。 事实上,从马尔萨斯开始,人口经济学就开始关注人口-资源关系,特别是人口与土地、粮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8 比的是 他们在人口研究方面的 副产品 往往青史留名 流传后世 这种戏剧性的效果证明 了人口经济学在人类命运前途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表层的资源分布和环境状况 环境改变明显提 高了人类福利 例如 人造环境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降低了发病概率 人类可以 更健康地生存更长的时间 人们跨越空间 快速旅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可以享受更为舒适的生 活方式 但这些变化明显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人类将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关注从单纯的人口与经济关系 扩展到人地关系 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利用 环境问题等 在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 过程中 大致经历了三个浪潮 每次浪潮分别集中于不同的主题(Ruttan,1993) 如表 1.1 所示 表 1.1 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波次 一般话题 具体问题 第一波 40 和 50 年代 有限自然资源 食物生产的不适应 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第二波 60 和 70 年代 生产和消费的副产品 杀虫剂与化肥使用 垃圾处置 噪声 空气与水体污染 放射性与化学污染 第三波 80 和 90 年代 全球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酸雨 臭氧层破坏 资料来源 Ruttan(1993) 第一波出现在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 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如土地 淡水 能源供应) 能否维持经济增长以及食物增长能否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这些问题和马尔萨斯的关注点是相似 的 第二波出现在 6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前期 增加了另一个焦点 即环境对现代技术副产品的 吸收能力 如大气和水体污染 石棉 杀虫剂 放射性废弃物 生活垃圾等 激发第二波的原因 部分可以归结于工业化国家收入水平的上升 收入的提高 既增加了对产生有害副产品的商品的 需求 又激发了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第三波 发生于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 又增加了新的焦点 全球性变化问题 包括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减少等 第二波和第三波的问题涉及到公共商品(public goods)---空气 水 大气 这些都有被过度消耗的倾向 1997 年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会议就指出 第三波的问题尤难解决 因其涉及到国家之间平等使用公共商品的问题 此外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 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的动植物物种绝灭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 挑战的问题 以及环境污染而可能导致的生物性病理变化 都可能构成若干年后环境问题第四次 浪潮的内容 事实上 从马尔萨斯开始 人口经济学就开始关注人口-资源关系 特别是人口与土地 粮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等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各国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和矛盾冲突,全球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特别是50、60年代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污染事件震憾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环境污染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如果说 Pearson和 Harper(皮尔逊、哈珀,1945)合著的《世界的饥饿》还只是马尔萨斯论的翻版的话,Vogt(福格特,1949) 的生存之路则开始关注工业化以来的若干重要消极后果,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和滥用自然资源, 世界人口增长正在超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Carson(卡逊,1962)用通俗 笔调描述了环境污染后的“寂静春天”,其影响之深远,被认为是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的开 始。在1972年问世的颇有争议的《增长的极限》中,该报告通过运用多种宏观模型模拟人口增长 对资源消耗的过程,预测人口高速增长将带来灾乱性后果,给不顾生态环境代价而沉溺于经济增 长的传统理念敲响了警钟,使长期支配人类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受到怀疑与批判,曾一度成为当 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总体上看,这些理论大多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条件下人类的发展前景 持较为消极的态度。最典型的是一些更为悲观的理论则鼓吹“零增长”,从理论的悲观色彩上看, 他们和马尔萨斯是一致的。尽管这些悲观的理论和预测大多失败了,但是他们在警醒人类走向可 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无疑是胜利者。 出于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经济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从不同于人口经 济学的角度,广泛开展了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资源 经济学,严格地说,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以及资源配置决策的收入分配效果。正如它的名称所表明的,资源经济学主要硏究自然资源方面 的政策问题。例如,土地、森林、水资源、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资源经济学力图分 析这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它着重研究各种选择方 案、政策和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成本,以及这些效益和成本对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地理方面、 经济部门之间、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动态趋势。资源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包括贴 现、价格、成本,以及个人偏好等,在其基本分析中,个人偏好是价值的主要指标(兰德尔,198940)。 环境经济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兴起,而且在环境经济学和资 源经济学的范围划分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人们可以认为具体的环境也是 种自然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又是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在环境经济学之前相当长的时期中, 绝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在他们看来,自然资源的供给 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无须专门研究,而作为废弃物排放场所并具备 自我净化能力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无须纳入研究稀缺性的经济学领 域中。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学科。关于其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有争议的是,环境经济学 的内容是否应足够拓展,以将全部生态问题都纳入自身研究范围之内。在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 经济学之间,也存在两者之间从属问题的不同主张。较多的学者则将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 学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平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厉以宁等1995;张帆,1998)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同样源于现代经济学,它为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并可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现实的、有效的工具。与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有所不同,环境经济学并不主张 零污染,而是希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协调。环境经济学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等途 径来评价环境变化的经济价值,探讨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最后设计经济机制来减缓乃至消除环 境的恶化(张帆,1998: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9 等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由于各国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和矛盾冲突 全球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 特别是 50 60 年代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污染事件震憾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 环境污染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 如果说 Pearson 和 Harper(皮尔逊 哈珀,1945) 合著的 世界的饥饿 还只是马尔萨斯论的翻版的话 Vogt(福格特,1949) 的生存之路则开始关注工业化以来的若干重要消极后果 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和滥用自然资源 世界人口增长正在超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Carson(卡逊,1962)用通俗 笔调描述了环境污染后的 寂静春天 其影响之深远 被认为是一个新的 生态学时代 的开 始 在 1972 年问世的颇有争议的 增长的极限 中 该报告通过运用多种宏观模型模拟人口增长 对资源消耗的过程 预测人口高速增长将带来灾乱性后果 给不顾生态环境代价而沉溺于经济增 长的传统理念敲响了警钟 使长期支配人类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受到怀疑与批判 曾一度成为当 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 总体上看 这些理论大多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条件下人类的发展前景 持较为消极的态度 最典型的是一些更为悲观的理论则鼓吹 零增长 从理论的悲观色彩上看 他们和马尔萨斯是一致的 尽管这些悲观的理论和预测大多失败了 但是他们在警醒人类走向可 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无疑是胜利者 出于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 经济学 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从不同于人口经 济学的角度 广泛开展了对资源 环境问题的研究 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资源 经济学 严格地说 自然资源经济学 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以及资源配置决策的收入分配效果 正如它的名称所表明的 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方面 的政策问题 例如 土地 森林 水资源 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资源经济学力图分 析这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问题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它着重研究各种选择方 案 政策和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成本 以及这些效益和成本对各方面的影响范围 包括地理方面 经济部门之间 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动态趋势 资源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包括贴 现 价格 成本 以及个人偏好等 在其基本分析中 个人偏好是价值的主要指标(兰德尔,1989:40) 环境经济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得以兴起 而且在环境经济学和资 源经济学的范围划分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人们可以认为具体的环境也是一 种自然资源 反过来 自然资源又是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 在环境经济学之前相当长的时期中 绝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 在他们看来 自然资源的供给 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无须专门研究 而作为废弃物排放场所并具备 自我净化能力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因此无须纳入研究稀缺性的经济学领 域中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学科 关于其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有争议的是 环境经济学 的内容是否应足够拓展 以将全部生态问题都纳入自身研究范围之内 在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 经济学之间 也存在两者之间从属问题的不同主张 较多的学者则将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 学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 平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厉以宁等,1995; 张帆,1998)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 同样源于现代经济学 它为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并可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现实的 有效的工具 与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有所不同 环境经济学并不主张 零污染 而是希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协调 环境经济学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等途 径来评价环境变化的经济价值 探讨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最后设计经济机制来减缓乃至消除环 境的恶化(张帆,1998:6)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5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