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自在的世界不是人的现实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对人也没有意义,因而主张哲学研究应以 人的经验世界为对象。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当然可能导致不可知论甚至唯心主义,但同时 也可意味着哲学应当面向人化的世界,在这点上他们与马克思对人化世界的强调显然有共同 之处。尼采等人鼓吹的唯意志论当然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他们不像近代唯心主义者那样把 意志当作精神实体,而把它当作一种趋向,当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活动、力量。他们认为这种 趋向、活动、力量就是现实的人的生活。换言之,他们以某种片面、甚至歪曲的形式把人的 现实生活和实践当作哲学的基础。如果说19世纪中下期的西方哲学家在表达这种关于生活和 实践的观点上还相当含糊、隐晦的话,20世纪以来的许多哲学家(例如杜威、怀特海、维特 根斯坦、海德格尔等人)就说得清楚得多了。我们当然不能说19世纪中下期以来的西方哲学 家都赞成把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哲学的基本观点,但如果我们对众多的流派和思潮的理论 加以比较分析,不难发觉多数派别和哲学家直接或间接地、或隐或显地朝向这个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理论形形色色,同一流派的不同哲学家也各有特 色。在对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上他们也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例如历史的转向、生命和价值的 转向、生活世界的转向、语言的转向、生存论的转向,等等。它们之间当然有很大差别,但 在拒斥抽象地谈论自在的物质或精神世界、而强调对人化世界的关注以及以某种间接或隐晦 的形式强调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在哲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上,它们之间又有较多共性”。 正因为19世纪中下期以来的西方现代哲学都有上述共性,我们才说“从近代哲学到现代 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考虑到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 的转向中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大都不是明确地指出它们的转向是转向现实生活和 实践,再加上它们的转向存在种种片面性、曲折性、不彻底性,我们所说它们的向现实生活 和实践的转向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意味着并不是说它们完全实现了这种转向,更 不是说它们的各个流派都实现了这种转向。当我们说西方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是转向现实 生活和实践时,我们指的只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我们的这种看法完全可能存在 种种片面性,我们也一直愿意与不同见解的学者对上述问题共同探讨。但是我们认为在学术 讨论中应当尽可能如实地理解对方的见解,否则难以达成共识。上述评审专家没有顾及、甚 至有意忽视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极为重要的用词,这显然偏离了我们的原意 在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扭曲的时代,曾经形成过一种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持 全盘否定评价的倾向。即认为这一转向无非是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辩证法转向形而上 学、进步转向反动。坚持这种观点被认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由于这种观点明显脱离现代西 方哲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公开支持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其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仍 然存在。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学者在给我的信中就一再强调现代西方哲学只能是以唯心主义反 对唯物主义。对于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不仅反对唯物主义、也反对传统的实体性的唯心主义 (大部分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是如此),他感到不可理解,并断言在西方哲学家中不可能找到这 样的人。对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普遍存在的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拒斥,他既不理解,更不承认。 对于一位对现代西方哲学没有实际了解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未以发展着的观点来重新认识 的老人,他有这样的观点也许并不奇怪。但是,一位受到重要职能部门信任的评审专家在谈 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标准时仍然坚持以往全盘否定的态度就会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第二,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根本内容。 关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意义问题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核心 问题,从来都受到哲学界的特别关注。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大家都接受如下的提法:的自在的世界不是人的现实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对人也没有意义,因而主张哲学研究应以 人的经验世界为对象。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当然可能导致不可知论甚至唯心主义,但同时 也可意味着哲学应当面向人化的世界,在这点上他们与马克思对人化世界的强调显然有共同 之处。尼采等人鼓吹的唯意志论当然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他们不像近代唯心主义者那样把 意志当作精神实体,而把它当作一种趋向,当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活动、力量。他们认为这种 趋向、活动、力量就是现实的人的生活。换言之,他们以某种片面、甚至歪曲的形式把人的 现实生活和实践当作哲学的基础。如果说 19 世纪中下期的西方哲学家在表达这种关于生活和 实践的观点上还相当含糊、隐晦的话,20 世纪以来的许多哲学家(例如杜威、怀特海、维特 根斯坦、海德格尔等人)就说得清楚得多了。我们当然不能说 19 世纪中下期以来的西方哲学 家都赞成把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哲学的基本观点,但如果我们对众多的流派和思潮的理论 加以比较分析,不难发觉多数派别和哲学家直接或间接地、或隐或显地朝向这个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理论形形色色,同一流派的不同哲学家也各有特 色。在对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上他们也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例如历史的转向、生命和价值的 转向、生活世界的转向、语言的转向、生存论的转向,等等。它们之间当然有很大差别,但 在拒斥抽象地谈论自在的物质或精神世界、而强调对人化世界的关注以及以某种间接或隐晦 的形式强调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在哲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上,它们之间又有较多共性”。 正因为 19 世纪中下期以来的西方现代哲学都有上述共性,我们才说“从近代哲学到现代 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考虑到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 的转向中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大都不是明确地指出它们的转向是转向现实生活和 实践,再加上它们的转向存在种种片面性、曲折性、不彻底性,我们所说它们的向现实生活 和实践的转向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意味着并不是说它们完全实现了这种转向,更 不是说它们的各个流派都实现了这种转向。当我们说西方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是转向现实 生活和实践时,我们指的只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我们的这种看法完全可能存在 种种片面性,我们也一直愿意与不同见解的学者对上述问题共同探讨。但是我们认为在学术 讨论中应当尽可能如实地理解对方的见解,否则难以达成共识。上述评审专家没有顾及、甚 至有意忽视了“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极为重要的用词,这显然偏离了我们的原意。 在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扭曲的时代,曾经形成过一种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持 全盘否定评价的倾向。即认为这一转向无非是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辩证法转向形而上 学、进步转向反动。坚持这种观点被认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由于这种观点明显脱离现代西 方哲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公开支持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其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仍 然存在。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学者在给我的信中就一再强调现代西方哲学只能是以唯心主义反 对唯物主义。对于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不仅反对唯物主义、也反对传统的实体性的唯心主义 (大部分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是如此),他感到不可理解,并断言在西方哲学家中不可能找到这 样的人。对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普遍存在的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拒斥,他既不理解,更不承认。 对于一位对现代西方哲学没有实际了解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未以发展着的观点来重新认识 的老人,他有这样的观点也许并不奇怪。但是,一位受到重要职能部门信任的评审专家在谈 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标准时仍然坚持以往全盘否定的态度就会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第二,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根本内容。 关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意义问题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核心 问题,从来都受到哲学界的特别关注。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大家都接受如下的提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