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现代转型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们的书稿中有较为系统的阐释,其中部分论述已 作为前期成果发表*,书稿也很快将出版,可供参考。本文有限的篇幅难以具体论及 四,肯定转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为革命变革的根本内容是否与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专家举出我们“将西方晢学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中实现的革命变革相提并论”的另一根 据,是我们“说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是这种革命变革和转型共同的“根本内容’(P22)”。 在专家注出的我们的书稿P22上的确有相关语句,但他对我们的原文用辞作了删改,以 致改变了含义。其实,我们在此同样是既肯定革命变革和现代转型的某些共同之处,又强调 二者之间的原则区别,并非将它们相提并论。P22上的原文是 “如果上面的说法能够成立,那末,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内容,也是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根本内容。这当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二者之间在理论上和社会基础上 的原则区别,而只是说明二者同作为现代哲学都必然以某种方式体现这个时代的特征,因而 二者必然存在共性。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对作为现代哲学根本特征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 点作了最科学、最深刻和最全面的阐释,较之现代西方哲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因而我们应 当毫不犹豫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 这一段话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是否可以说 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2,这种转向是否可以说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内 容?3,如果对上面问题作肯定回答,是否会由此将革命变革和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这段话中其实已包含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在其前后文中又都有论证。前文中的论证是 概述性的,后面的书稿正文有专门的章、甚至专门的篇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当系统和具体的探 讨。只要在学术讨论中有严肃的态度,不抱偏见,联系上下文来看待这段文字,对其观点似 乎不应产生误解。遗憾的是专家显然没有仔细阅读这段话,更没有联系其上下文,以致得出 了与我们的原意相反的解释。考虑到其他学者(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人)在特定情况下也 可能产生误解。我们下面对这三个问题再简单作答。在书稿出版以前,关心这些问题的读者 还可参看我们在其他地方所作的较为具体和系统的阐释* 第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 关于这一观点,我从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重新评价现代西方哲学以来,在一系列论著中 都已表述过了。在这部书稿中,不仅在《绪论》中作了明确的概述,在正文的有关篇章中还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了相当具体的论证。就在上面那段文 字前面,我就曾谈到 “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同样蕴 含着朝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趋向。孔德等人之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人以外的世 界自在地存在,而只是认为不与人发生关系(也就是不为人所经验到、即不处于人的经验中) 《西方哲学现代转型的科学背景》,《江海学刊》2006/3:《新华文摘》2006/18:《西方哲学的革 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术月刊》2007/6 例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晢学基础理论的认识》(《湖南社会科学》2004/1,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3期 转载):《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求是学刊》2004/5。《新华文摘》2005/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5/1,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5/1转载)。现代转型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们的书稿中有较为系统的阐释,其中部分论述已 作为前期成果发表**,书稿也很快将出版,可供参考。本文有限的篇幅难以具体论及。 四,肯定转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为革命变革的根本内容是否与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专家举出我们“将西方哲学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中实现的革命变革相提并论”的另一根 据,是我们“说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是这种革命变革和转型共同的‘根本内容’(P22)”。 在专家注出的我们的书稿 P22 上的确有相关语句,但他对我们的原文用辞作了删改,以 致改变了含义。其实,我们在此同样是既肯定革命变革和现代转型的某些共同之处,又强调 二者之间的原则区别,并非将它们相提并论。P22 上的原文是: “如果上面的说法能够成立,那末,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内容,也是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根本内容。这当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二者之间在理论上和社会基础上 的原则区别,而只是说明二者同作为现代哲学都必然以某种方式体现这个时代的特征,因而 二者必然存在共性。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对作为现代哲学根本特征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 点作了最科学、最深刻和最全面的阐释,较之现代西方哲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因而我们应 当毫不犹豫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 这一段话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是否可以说 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2,这种转向是否可以说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根本内 容?3,如果对上面问题作肯定回答,是否会由此将革命变革和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这段话中其实已包含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在其前后文中又都有论证。前文中的论证是 概述性的,后面的书稿正文有专门的章、甚至专门的篇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当系统和具体的探 讨。只要在学术讨论中有严肃的态度,不抱偏见,联系上下文来看待这段文字,对其观点似 乎不应产生误解。遗憾的是专家显然没有仔细阅读这段话,更没有联系其上下文,以致得出 了与我们的原意相反的解释。考虑到其他学者(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人)在特定情况下也 可能产生误解。我们下面对这三个问题再简单作答。在书稿出版以前,关心这些问题的读者 还可参看我们在其他地方所作的较为具体和系统的阐释。 第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 关于这一观点,我从 90 年代中期正式提出重新评价现代西方哲学以来,在一系列论著中 都已表述过了。在这部书稿中,不仅在《绪论》中作了明确的概述,在正文的有关篇章中还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了相当具体的论证。就在上面那段文 字前面,我就曾谈到: “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同样蕴 含着朝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趋向。孔德等人之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人以外的世 界自在地存在,而只是认为不与人发生关系(也就是不为人所经验到、即不处于人的经验中) ** ,《西方哲学现代转型的科学背景》,《江海学刊》2006/3;《新华文摘》2006/18; 《西方哲学的革 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 《学术月刊》2007/6。  ,例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湖南社会科学》2004/1,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3 期 转载);《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求是学刊》2004/5。《新华文摘》2005/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5/1,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5/1 转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