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 3.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止血、凝血障碍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实验检查 2.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所致止血、凝血障碍实验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各个检 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DC实验诊折检查项目的选择,DC实验诊新的筛选实验,DC的实验诊断的确诊实验。 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投影片及教学挂图阐明止血、凝血机理,并联系临床表现,使学生理解止血与凝血陶 碍的原因与实验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制作部分教学投影片,使止血凝血障碍的发生机理形象化、直观化.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3.编制针对止血、凝血障碍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教学病历讨论和分析应用。 肾功能试验 教学目的:正确的评价肾功能实物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服务 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菊粉请除率。 2)酚红非试验 3)浓缩-稀释试验。 4)血清尿素氮、肌酐测定。 5)血浆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肾功能检查的选择及各个实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理论,结合各种肾功能试验的特点强调合理选择肾功能检查临床重要性。 2.结合教学病历,进行病例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的训训练。 教学手段:实验检查结果可采用病例时论的形式,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进行强化。 肝功能检查 教学目的: 1.合理解释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变的临床意义。 2.正确的选择肝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建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试验基本原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2.熟练握肝功能检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2.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尿三胆试验测定。 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一GT)测定,血清碱性磷酸 (AKP)测定。2.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 3.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止血、凝血障碍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实验检查。 2.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所致止血、凝血障碍实验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各个检测 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DIC实验诊断检查项目的选择,DIC实验诊断的筛选实验,DIC的实验诊断的确诊实验。 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投影片及教学挂图阐明止血、凝血机理,并联系临床表现,使学生理解止血与凝血障 碍的原因与实验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制作部分教学投影片,使止血凝血障碍的发生机理形象化、直观化。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3.编制针对止血、凝血障碍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教学病历讨论和分析应用。 肾功能试验 教学目的:正确的评价肾功能实物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服务。 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菊粉请除率。 2)酚红排泌试验。 3)浓缩-稀释试验。 4)血清尿素氮、肌酐测定。 5)血浆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肾功能检查的选择及各个实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理论,结合各种肾功能试验的特点强调合理选择肾功能检查临床重要性。 2.结合教学病历,进行病例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实验检查结果可采用病例讨论的形式,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进行强化。 肝功能检查 教学目的: 1.合理解释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变的临床意义。 2.正确的选择肝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建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试验基本原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2.熟练掌握肝功能检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2.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尿三胆试验测定。 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r—GT)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测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