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2010.02.08修订第四次) 泰山医学院诊断教研室 前言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2 世纪是医学高度和快速发展的世纪,也是医学先进科学技术大量投入临床诊疗的世纪,国民对健康素质的 要求更高,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会更高,新的实验理论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实验诊断学 教学这种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理议 必须进行改革,以最大限度的适应21世纪的科学发展和临床需要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现代临床诊疗对诊迷 学教学的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诊断学》为蓝本,讨论制定了我校医等 本科相关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与英语本科、临床医学计生方向本科专到 使用。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仍以培养学生的"三基"为基本指导思想,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动手 力和临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诊断分析能力的训练。恳请从事实验诊断学教学 的专家和广大教师进行指导和进行不断的修正,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与临床诊疗的需求。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与英语本科、临床医学计生方向本科用)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血液检查 6 骨髓检查 2 出血、凝血障碍检查 2 肾功能检查 2 尿液与粪便检查 2 肝功能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2 血生化、免疫学检查 总计 20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血液检查 6 骨髓检查 2 出血、凝血障碍检查 2 肾功能检查 2 尿液与粪便检查 2 肝功能 2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2 血生化、免疫学检查 2 总 计 20 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2010.02.08修订第四次) 泰山医学院诊断教研室 前 言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2 世纪是医学高度和快速发展的世纪,也是医学先进科学技术大量投入临床诊疗的世纪,国民对健康素质的 要求更高,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会更高,新的实验理论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实验诊断学 教学这种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理论 必须进行改革,以最大限度的适应21世纪的科学发展和临床需要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现代临床诊疗对诊断 学教学的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诊断学》为蓝本,讨论制定了我校医学 本科相关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与英语本科、临床医学计生方向本科专业 使用。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仍以培养学生的"三基"为基本指导思想,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动手 力和临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诊断分析能力的训练。恳请从事实验诊断学教学 的专家和广大教师进行指导和进行不断的修正,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与临床诊疗的需求。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与英语本科、临床医学计生方向本科用) 课时安排
血液检查 教学目的:能够运用血液实验检查数据,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行 效的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值以及数量增减变化的临 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红细胞计数 (1)方法:了解电子血球计数法,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2.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 (2)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3)红细胞结构的改变。 3.白细胞对数和分类 (1)方法、正常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改变的临床意义。 (4)异常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4.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红细胞压积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的计算。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8.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1)方法、机理、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跑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 1.各实验检查的正常值。 2.实验检查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时的意义。 4.血沉发生机理。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上述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 (1)油教师介绍血细胞计数仪等使用方法并进行示教。 (2)镜下示教、辨认血细胞正常、异常形态。 (3)病例讨论与分析,培养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学生写出诊断分析报告。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光盘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使用。 2.教学投影胶片、挂图。 骨髓细胞学检查
血 液 检 查 教学目的:能够运用血液实验检查数据,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疗 效的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值以及数量增减变化的临床 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红细胞计数 (1)方法:了解电子血球计数法,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2.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 (2)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3)红细胞结构的改变。 3.白细胞对数和分类 (1)方法、正常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改变的临床意义。 (4)异常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4.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红细胞压积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的计算。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8.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1)方法、机理、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 1.各实验检查的正常值。 2.实验检查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时的意义。 4.血沉发生机理。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上述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 (1)由教师介绍血细胞计数仪等使用方法并进行示教。 (2)镜下示教、辨认血细胞正常、异常形态。 (3)病例讨论与分析,培养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学生写出诊断分析报告。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光盘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使用。 2.教学投影胶片、挂图。 骨髓细胞学检查
教学目的: 1.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临床意义 2.了解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方法。 3.了解几种常见异常骨髓象 教学要求: 1.正确的选择骨髓检查适应证。 2.熟悉骨髓穿刺的方法与穿刺步骤与骨髓穿刺注意事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进行模拟骨髓穿刺术 3.初步能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骨髓穿结果,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教学内容: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骨髓细胞分化增殖及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3.红系、粒系、巨核系、淋巴系、单核系、浆细胞、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 4.正常骨髓象及分析方法。 5.简述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及特发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和 髓象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骨髓细胞分化增殖及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2.骨髓各系各期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细胞结构发育的规律。 3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特发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血象及骨髓象的特点, 教学方式: 1.骨髓细胞学多媒体教学光盘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 2利用骨髓细胞投影胶片及挂图细胞形态学讲授。 3.显微镜示教 (1)粒、红两系统细胞的幼稚各阶段细胞,示教镜下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 (2)示教骨髓增生活跃与增生低下的骨髓象。 (③)示教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的骨髓象 (4)结合骨髓细胞检查进性病历讨论,培养学生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骨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2.充分使用骨髓教学投影片。 3.显微镜示教骨髓各系、各期细胞。 4.编制临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有关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进行病例时论教学使用, 出血、凝血障碍的检查 教学目的: 1.掌握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适应症。 2.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上血与都血镜碍发生的常见原因 2.熟悉止血、凝血障碍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3.熟悉出血性疾病常用实验诊断检查的选用原测。 教学内容: 1.简要复习止血、凝血及纤溶机理
教学目的: 1.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临床意义。 2.了解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方法。 3.了解几种常见异常骨髓象。 教学要求: 1.正确的选择骨髓检查适应证。 2.熟悉骨髓穿刺的方法与穿刺步骤与骨髓穿刺注意事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进行模拟骨髓穿刺术 3.初步能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骨髓穿结果,为临床确立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教学内容: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骨髓细胞分化增殖及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3.红系、粒系、巨核系、淋巴系、单核系、浆细胞、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 4.正常骨髓象及分析方法。 5.简述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及特发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和 髓象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骨髓细胞分化增殖及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2.骨髓各系各期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细胞结构发育的规律。 3.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特发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及骨髓象的特点。 教学方式: 1.骨髓细胞学多媒体教学光盘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 2.利用骨髓细胞投影胶片及挂图细胞形态学讲授。 3.显微镜示教 (1)粒、红两系统细胞的幼稚各阶段细胞,示教镜下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 (2)示教骨髓增生活跃与增生低下的骨髓象。 (3)示教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的骨髓象。 (4)结合骨髓细胞检查进性病历讨论,培养学生诊断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骨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2.充分使用骨髓教学投影片。 3.显微镜示教骨髓各系、各期细胞。 4.编制临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有关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进行病例讨论教学使用。 出血、凝血障碍的检查 教学目的: 1.掌握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适应症。 2.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止血与凝血障碍发生的常见原因。 2.熟悉止血、凝血障碍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3.熟悉出血性疾病常用实验诊断检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简要复习止血、凝血及纤溶机理
2.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 3.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止血、凝血障碍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实验检查 2.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所致止血、凝血障碍实验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各个检 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DC实验诊折检查项目的选择,DC实验诊新的筛选实验,DC的实验诊断的确诊实验。 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投影片及教学挂图阐明止血、凝血机理,并联系临床表现,使学生理解止血与凝血陶 碍的原因与实验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制作部分教学投影片,使止血凝血障碍的发生机理形象化、直观化.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3.编制针对止血、凝血障碍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教学病历讨论和分析应用。 肾功能试验 教学目的:正确的评价肾功能实物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服务 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菊粉请除率。 2)酚红非试验 3)浓缩-稀释试验。 4)血清尿素氮、肌酐测定。 5)血浆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肾功能检查的选择及各个实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理论,结合各种肾功能试验的特点强调合理选择肾功能检查临床重要性。 2.结合教学病历,进行病例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的训训练。 教学手段:实验检查结果可采用病例时论的形式,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进行强化。 肝功能检查 教学目的: 1.合理解释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变的临床意义。 2.正确的选择肝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建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试验基本原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2.熟练握肝功能检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2.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尿三胆试验测定。 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一GT)测定,血清碱性磷酸 (AKP)测定
2.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 3.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止血、凝血障碍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实验检查。 2.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所致止血、凝血障碍实验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各个检测 结果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3.DIC实验诊断检查项目的选择,DIC实验诊断的筛选实验,DIC的实验诊断的确诊实验。 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投影片及教学挂图阐明止血、凝血机理,并联系临床表现,使学生理解止血与凝血障 碍的原因与实验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制作部分教学投影片,使止血凝血障碍的发生机理形象化、直观化。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3.编制针对止血、凝血障碍的教学病历供实验课教学病历讨论和分析应用。 肾功能试验 教学目的:正确的评价肾功能实物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服务。 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菊粉请除率。 2)酚红排泌试验。 3)浓缩-稀释试验。 4)血清尿素氮、肌酐测定。 5)血浆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肾功能检查的选择及各个实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理论,结合各种肾功能试验的特点强调合理选择肾功能检查临床重要性。 2.结合教学病历,进行病例分析和诊断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实验检查结果可采用病例讨论的形式,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进行强化。 肝功能检查 教学目的: 1.合理解释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变的临床意义。 2.正确的选择肝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建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试验基本原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2.熟练掌握肝功能检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2.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尿三胆试验测定。 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r—GT)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测定
4.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及丙肝抗体检查。 5.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测定。 6.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血清酶学检查。 2.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AFP检查 3.胆红素代谢检查。 4.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课堂结合生化基础讲授肝功能试验的检查的机理 2.开展病例时论与诊断分析,强化肝功能检查实验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 教学手段: 1.教学投影胶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2有关肝功能检查的教学病历参与教学舌动。 尿液以及粪便检查 教学目的: 1.正确的应用尿液检查结果为临床确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2.正确运用粪便检查结果为建立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3.根据粪便检查结果对疗效做出准确的判断。 教学要求: 1.掌握尿液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粪便检查法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3.熟悉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尿液检查 (1)尿液拾音的目的 (2)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3)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临床意义 (4)了解试纸条检查法及尿液分析仪检查法。 1)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透明度、PH、比重 2)化学检查:蛋白质、糖、淀粉酶、酮体形成机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3)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管型和结晶体等。 2.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 3.粪便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气味及肉眼可见的内容物,如寄生虫等 (2)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原虫类、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 (3)隐血试验:方法、机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尿蛋白、糖尿、尿淀粉酶检查的诊断重要性。 2.尿液显微镜下细跑、管型、结晶体的形态临床意义 3.粪便一般性状异常改变临床意义
4.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及丙肝抗体检查。 5.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测定。 6.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血清酶学检查。 2.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AFP检查。 3.胆红素代谢检查。 4.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课堂结合生化基础讲授肝功能试验的检查的机理。 2.开展病例讨论与诊断分析,强化肝功能检查实验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 教学手段: 1.教学投影胶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2.有关肝功能检查的教学病历参与教学舌动。 尿液以及粪 便 检 查 教学目的: 1.正确的应用尿液检查结果为临床确立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2.正确运用粪便检查结果为建立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3.根据粪便检查结果对疗效做出准确的判断。 教学要求: 1.掌握尿液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粪便检查法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3.熟悉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尿液检查 (1)尿液检查的目的。 (2)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3)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临床意义。 (4)了解试纸条检查法及尿液分析仪检查法。 1)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透明度、PH、比重。 2)化学检查:蛋白质、糖、淀粉酶、酮体形成机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3)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管型和结晶体等。 2.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 3.粪便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气味及肉眼可见的内容物,如寄生虫等。 (2)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原虫类、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 (3)隐血试验:方法、机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尿蛋白、糖尿、尿淀粉酶检查的诊断重要性。 2.尿液显微镜下细胞、管型、结晶体的形态临床意义。 3.粪便一般性状异常改变临床意义
4.常见肠道疾病的粪便显微镜下改变。 5.粪便潜血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充分应用教学投影片进行教学,使尿液有形成分形象化。 2.强调粪便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分组进行粪便检查及隐血试验。 4.示教:显微镜下寄生虫卵、红、白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脂肪滴、肌肉纤维等,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教学光盘。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正确运用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结果为确立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以临床疗效的半 断。 教学要求: 1.掌握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熟知常见的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3.熟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 1.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穿刺的适应证及禁忌症。 (2化学检查: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查,糖半定量检查及氯化物定量检查 (3)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4)细菌学检查。 2.浆膜腔积液检查 (1)穿刺的适应症。 (2)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 2)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Rivilta)试验,蛋白定量检查】 3)渗出液波与漏出液的鉴别。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脑脊液穿刺适应证、禁忌证 2.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值。 3.常见脑、脑膜病变的脑脊液特点 4.渗出液、漏出液的鉴别。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脑脊液与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临床意义。 教学手段: 1.挂图示教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回流。 2.病例时论与诊断分析强化脑脊液检查正常值,异常改变时临床意义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查 教学目的:应用临床生物化检验和免疫学检查结果为确立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常用项目: 2.熱悉血清钾、钠、氯生理功能,常用检查方法,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常见肠道疾病的粪便显微镜下改变。 5.粪便潜血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1.充分应用教学投影片进行教学,使尿液有形成分形象化。 2.强调粪便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分组进行粪便检查及隐血试验。 4.示教:显微镜下寄生虫卵、红、白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脂肪滴、肌肉纤维等。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教学光盘。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正确运用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结果为确立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以临床疗效的判 断。 教学要求: 1.掌握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熟知常见的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3.熟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 1.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穿刺的适应证及禁忌症。 (2)化学检查: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查,糖半定量检查及氯化物定量检查。 (3)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4)细菌学检查。 2.浆膜腔积液检查 (1)穿刺的适应症。 (2)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 2)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Rivilta)试验,蛋白定量检查。 3)渗出液波与漏出液的鉴别。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脑脊液穿刺适应证、禁忌证。 2.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值。 3.常见脑、脑膜病变的脑脊液特点。 4.渗出液、漏出液的鉴别。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脑脊液与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临床意义。 教学手段: 1.挂图示教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回流。 2.病例讨论与诊断分析强化脑脊液检查正常值,异常改变时临床意义。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查 教学目的:应用临床生物化检验和免疫学检查结果为确立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教学要求: 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常用项目; 2.熟悉血清钾、钠、氯生理功能,常用检查方法,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的正常值以及临床意义; 3.熟悉血清widal、wei一Felix)反应检查的正常值、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血清钾、钠、氯以及临床意义; 2.血糖测定以及临床意义: 3.血脂测定以及临床意义 4.常用的心肌酶谱测定临床意义; 5.血清widal、wei一Folix反应检查。 6.血清CRP、ASO、RF检查。 7.血生化与免疫学检查项目的选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常用血清生物化学试验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2.常用血清免疫学试验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3.血糖以及临床意义以及正常值。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时结合无机盐代谢的机床基础理论进行讲解。 2.结合临床病例讲授血清钾、钠、氯、免疫学常用试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手段: 1.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课堂理论讲授。 2.编写教学病历供学生在课下进行病历讨论和诊断分析使用
3.熟悉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的正常值以及临床意义; 3.熟悉血清widal、weil—Felix反应检查的正常值、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血清钾、钠、氯以及临床意义; 2.血糖测定以及临床意义; 3.血脂测定以及临床意义 4.常用的心肌酶谱测定临床意义; 5.血清widal、weil—Folix反应检查。 6.血清CRP、ASO、RF检查。 7.血生化与免疫学检查项目的选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常用血清生物化学试验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2.常用血清免疫学试验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3.血糖以及临床意义以及正常值。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时结合无机盐代谢的机床基础理论进行讲解。 2.结合临床病例讲授血清钾、钠、氯、免疫学常用试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手段: 1.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课堂理论讲授。 2.编写教学病历供学生在课下进行病历讨论和诊断分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