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39·文艺争鸣广鱼 由自主的回避。这一切,似乎象征着1990年代围绕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摆出自由主义姿态的保守主义 着个人意识的社会精神生活的转折。 而已 对柄谷行人的援引,可视为一种外在批判 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讨论、现代派文学、寻视点的获得,他告诉我们:将“外面的政治”与“内 根思潮、先锋文学等相继面世,被视为新时期文学摆面的主体”对立起来,使得文学成为独善其身的退路 脱极左文艺路线,“返回文学自身”的重要转折和界与避难所,其实是丧失力量的表现。以赛亚·伯林 标,鲁枢元在1986年将此描述为“一种自生自发、难也批判过“退居内在城堡”:“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疆 以遏止的趋势”,并且概括为文学的“向内转”(。这域的主人。但是我的疆界漫长而不安全,因此,我 是对新时期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提炼。“向内转”缩短这些界线以缩小或消除脆弱的部分。”“退回到我 的文学显然是以反抗某种“外在的”文学的方式来确的内在城堡—我的理性、我的灵魂、我的‘不朽 立自身:相对于古典现实主义的成规,相对于“文艺自我中,不管是外部自然的盲目的力量,还是人类的 为政治服务”的理念,特别是相对于此前“战歌”和恶意,都无法靠近。我退回到我自己之中,在那里也 颂歌”的传统,“向内转”的文学强调关注语言和只有在那里,我才是安全的。……借助某种人为的自 形式自身的意义,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前引余华著我转化过程,逃离了世界,逃脱了社会与公共舆论的 名的创作谈《虚伪的作品》对此表露无遗。从政治束缚;这种转化过程能够使他们不再关心世界的价 化文学到人性的文学,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从值,使他们在世界的边缘保持孤独与独立,也不再易 反映论到自我表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受其武器的攻击。”(如小说最后“我”蜷缩在内心世 上述这些追求、实践与期许,都被精炼凝聚在“向内界寻找温暖,与以上伯林的批判若合符节。 转”这一不无口号意味的概括中。然而这不仅仅是 这是我在阅读《远行》时的不安所在,小说的 一个形式问题,“文革”侵犯了人们的“内心深处”结尾隐伏着关于“自我”理解的一种消极走向。下面 和“精神世界”12),且创痛深巨。从此意义上说,这个问题也许已经溢出了本文讨论范围,故点到即 《远行》对“内在自我”的修复、发现,以及当时一止:蜷缩在“内心世界”而诞生的“自我”会走向何 系列在“向内转”思潮下被理解的作品,都具有现方?我想引入1980年代另一部经典——路遥的《平 实关怀。“向内转’体现了浩劫过后某种强烈的社会凡的世界》来加以讨论。研究者历来将《远行》与 心理对于文学艺术的需求。西方现代文学的两次‘向《平凡的世界》安放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文学史脉 内转’的高潮,分别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络中叙述,前者被视为先锋文学的发轫之作,后者堪 难有关。‘文化大革命’也是一场灾难,而且与中国称传统现实主义行将终结的里程碑(3。但如果我们 人民近代史上蒙受的其他灾难不同,人民受到的伤害以个人意识、对于“自我”的理解为考察点,则会发 更严重的是人性的扭曲和心灵的破裂,这是一种‘内现两部作品一脉相承、共守着某种“态度的同一性”。 伤’。浩劫过后,痛定思痛,善良的人们在反省、在孙少平的典型性格是:忍耐、韧性、敢冒风险、自我 反思、在忏悔,心理上长期郁积下来的—层层痛苦的牺牲……这些性格糅合成一种吃苦耐劳的苦难哲学 情绪和体验需要硫通、需要发散、需要升华、需要化《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孙少平的“匮乏”和所遭受的 为再图奋进的思想和勇气。”(3)一方面是总结历史教不平等,但孙始终将克服“匮乏”的途径放在默认“惯匮 训,抚平内心的伤痛(恰如“我”遭受暴力击打后躺乏”的前提之后的个体奋斗与自我完善之上;将“不 在卡车内部);另一方面是治疗内伤之后,(放下虚幻平等”待遇看作素质提升所必须经历的严酷考验(恰 的“红色背包”),唤醒自身主体意识。然而在今天的似“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语境中,当“向内转”应对特殊境遇的命意与内涵、小说展示孙少平是一个有着出色思考能力的个体(阅 以及诉求与反抗对象都发生变化之后,再来观察《远读量惊人),但其对“匮乏”与“不平等”的历史性 行》的最后,“我”蜷缩在内心世界的选择,其隐含制度性与结构性障碍没有太多思考。我们还必须注目 的限制与保守的一面就显露出来。“当被引向政治小于孙的身份,像他这样的青年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下 说及自由民权运动的性之冲动失掉其对象而内向化了的“二等公民”,长期外在于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体 的时候,‘内面’‘风景’便出现了。”“从60年代开系,只能依靠自己的打拼来闯出一片天地,这也加 始激进的政治运动遭到破产,结果产生了回到文学去剧、固化了那种将在生存竞争中的成败归咎于自己的 的倾向。或者人们觉得通过回到‘内心’,似乎可以意识。从“人背不要怪社会,命苦不要怨政府”的自 从各种各样的共同幻想中‘自立’起来。后来证实,我说服到“心若在,梦就在”的浅吟低唱,这种意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