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颂皆千有二百,故《传》臼筮短龟长。”我们认为,尽管对“长”、“短”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有“点 是可以确认的,这就是卜人称“篮短龟长”的目的,在于说明龟卜比占筮更为可信,更为灵验,更为重要。 卜人的这种说法,正是商周传统的重卜轻筮观念在春秋时期的反映。至于献公为何从筮不从卜,那是因 为在春秋时期,尽管还流行卜重于篮的观念但人们对卜与筮的相信程度已大大减小,卜与筮只是统治 者用来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披上神秘外衣的赤裸裸的工具而已。献公之从筮,并不是说他视重于卜,而 的 结果迎合了他的心愿。 所谓“筮短龟长”,实际上就是“筮轻龟重”。郑玄以此来解释《周礼》人为什么只称“掌占龟”是很 恰当的。经文之所以不言筮者,是主于重(卜)者而忽略轻(筮)者的缘故 另外,《周礼·春官·蓉人》说:“凡卜容,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捏,卜人占坼。”我们知道这里所谓 的“占体”、“占色”、“占怨”、“占坼”,均指龟卜而言。但为什么后面几句全讲龟卜而首句又弥“凡卜容”,即 联言筮呢?贾公彦疏说:“筮者,凡卜皆先筮,故连言之”这就是说,凡言龟 其 本身郜兼占觚。如此说 来,如果首句不连言筮字,恐怕我们还难以认和相信,古人石记载龟卜的文字冒后还省略了筮。 我们对于古人在文记载中省占篮、以卜代篮的现象的重视与研究,目的在于认识这种现象是商 周重}筮况念的反瞋 六、《左传》《国语》中卜例多于筮例 商周时期重卜轻筮的现象,在春秋时期仍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这突出地表现在《左传》《国语》中的 例明显地多于筮例 出于对《周易》研究的需要,古今的人们对《左传国语》中的筮例颇为熟悉。不少学者对其中的二十 条筮例钻研的程度,可谓逐字逐句,细细玩味。然而,古今的人们对《左传》国语》中的卜例却没有引起 注意。据笔者的统计,《左》国》中共有卜例多达六七十条。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示每条卜例的具体内 容。但为了读者查阅资料之方便仅把各卜例目录列之如下:①《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② 框公六年(前706年);③桓公十一年(前701年);④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⑤闵公二年(前660年); ⑨公四年(前656年);⑦悠公十五年(前645年);⑥僖公十七年(前643年);⑨僖公十九年(前641 年);:⑩伴公三十一年(前629年);①文公十一年(前616年);②文公十三年(前614年);0文公十八年 (前609年)@宣公三年(前606年);⑩宜公八年(前601年);⑥宣公十二年(前597年);①成公十年(前 581年);⑩成公七年(前584年);@成公十七年(前574年);@襄公七年(前566年);四襄公十年(前563 年);②塞公十一年(前562年);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②裹公二十八年(前545年);國襄公三十 年(前542年);的昭公元年(前541年);@昭公三年(前539年);②昭公五年前537年);國昭公十三 年(前529年);◎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昭公十八年(前524年);②昭公十九年(前523年);的昭公 二+五年(前517年);③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國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國定公四年(前506 年);定公八年(前502年);定公九年(前501年);的定公十五年(前495年);@哀公元年(前494 年);④哀公年(前493年);@哀公四年(前491年);的哀公六年(前489年);④哀公九年(前486年); 国哀公十年(前485年)的哀公十六年(前479年);⑩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哀公十八年(前477 年);哀公…十三年(前472年);的哀公十七年(前468年);的《国语·晋语》@《国语·吴语》。以上 所列各条大部分只含有一条卜例,但也有含一条以上者。总之,《左传》《国语》记载使用龟卜的卜例有 六七十条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就占卜制度而言,无论是周王室还是各诸侯国,恐怕都难以履行 商周以来传统的卜煞原则,例如“大事卜,小事筮”、“先筮后卜”等等。从《左传》《国语》中的卜例来看,春 秋时期的卜制度与商周传统的卜筮制度相比,显得极其随便。例如,有时只用卜,有时只用筮,有时卜 兼用,有时先筮后卜有时先卜后筮等等。但单独使用龟卜的事例,应当说占绝大多数。《左》国》中篾 2 0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p:: /ww cnki ner©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