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开双眼仔细看看,你的面前没有上帝!他在贫瘠土地 此,道的存在不依据超乎自然本性的先验原则,道只 的耕耘者那里,他在粉碎顽石的筑路者那里。他与他 依循自身本性,自然无为,是谓“天道自然,无为而无 们同沐阳光,同浴阴雨,他的衣裳沾满了尘埃。脱掉 不为”(《道德经》37章)。简言之,“无为而无不为” 你的神圣的披风,像他一样踏足到尘埃之地吧!” 即“自然”或“道”衣养万物、化生万物的根本法则,也 (《结檀迦利》11首)可见,泰戈尔所信仰、尊崇的 是美的根本法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去 “神”既是形而上的抽象“实在”,具有人格化、自然化 妄为,其美学内涵在于自然而然、不事造作,顺物之性 的特征,也是自然万物和人自身。此外,诗人还将 而衣养孕蓄万物,所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爱”作为实现真善美、达成和谐生命形态的途径之 (《道德经》64章)。“无不为”即道能“成功遂事”、 一。他在诗中深情描绘了神、人以及宇宙万物间纯实 “衣养万物”、“为而不争”、“不争而善胜”,道能通过 本真的爱。“你是一朵夜云,在我梦幻中的天空浮泛。 “无为”成就宇宙天地之大美、养运气象生命之和谐。 我永远用爱恋的渴想来描画你。”(《园丁集》30首) 道的“无为而为”的品格秉性正如老子所言:“万物恃 “你曾把爱赐给我。人间处处充满你的赠礼。”(《渡 之以生而不辞,成功遂事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 口》10首)“凝神谛听,我的心,快听那世界的细雨嘤 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 咛,那是它对你爱的呼应。”(《飞鸟集》13首)“世界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34章)“道法自 面对它的爱人,揭开自己博大的面纱。它又倏忽变 然”、美原出于自然之道,故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子的 小,小得宛如一支歌谣,宛如永恒的亲吻。”(《飞鸟 道论即美论,老子对道的认识也是对美的认识与体 集》3首)“爱,在这光明与黑暗循环的战争舞蹈的中 验,道即自然,自然为美,自然全美。 心诞生:你的爱是绿色的小岛,那儿阳光亲吻着森林 统而观之,泰戈尔“梵我合一”的哲学美学观与 害羞的荫影,群鸟的欢歌在向静谧求爱。”(《游思集 老子“道法自然”的哲性诗学观具有内在的精神联 止30首》)“她贴近我的心,就像花草贴紧大地:她 系,无论是梵性精神,抑或道性精神,表征出泰戈尔与 对我来说是如此甜蜜,犹如睡眠之于疲惫的肢体:我 老子为追求、崇尚超验的精神境界之美。“梵我合 对她的爱就是我的整个生命的泛滥,似秋日上涨的河 一”的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泰戈尔和谐论美 水,无声地纵情奔流:我的歌和我的爱是一体,就像溪 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梵”是宇宙的本根与美的本原, 流的潺潺涟漪,以它的波浪和水流歌唱。”(《情人的 美是梵性的和谐。老子则以“道”为天地万物与美的 礼物》4首)“不是槌棒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 本原,“道”效法“自然”,无为而为,最终成就了天地 鹅卵石臻于完善。”(《飞鸟集》126首)宇宙万物在诗 大美以及宇宙万物生机和谐的生命状态,是谓“天人 人倾情演绎的光影斑斓的臻美乐章里激生了“雨点与 合一”。从哲学本体论维度看,“梵”与“道”分别成为 大地接吻”般的温情谐美的挚爱。 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最高范畴。在泰戈尔那 泰戈尔的和谐论美学观建立在“梵我合一”的印 里,“大梵”与“小梵”、万物与梵性精神的冥合生成美 度传统宗教哲学基础之上,宇宙万物因分有了梵性精 与和谐。同样,老子“道”的自然精神漫溢浸染为宇 神而获具了美与和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梵或神、 宙万物朴拙虚淡的生态品格,道的“虚静恬淡,寂寞无 自然与人三者具有同质性,并先验地依循一定的精神 为”(庄子语)即美,美在一体圆融、自然浑成的天地 原则和谐地统一于宇宙之中,美是人与世界的和谐统 气象,宇宙天地大美即自然万生之大和谐,这是一种 一,此即诗哲泰戈尔毕生追求、呼唤亲证的“人生真 庄子所谓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境 理”一美。 界。 (二)老子一“道法自然” “梵我合一”与“道法自然”的哲性诗学观皆以美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根本性观念,也 与和谐为其思想基点与价值原点,美是和谐成为泰戈 是其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 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精神折光。因此,在思想脉络 物与美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精神向度上,泰戈尔与老子达成了某种具有东方元 (道德经42章》)。“道”化生万物,“无为而无不 素性的“和谐”。当然,在认识论上,泰戈尔“梵我合 为”,成天地之“大美”。和谐,可谓道的基本特征,宁 一”与老子“道法自然”之“和谐论”的具体构成方式 淡朴拙的自然万物之美体现了“道”性的自然、本真 有所区别。泰戈尔“梵我合一”的和谐论思想深受印 与和谐。氤氲恍惚、阴阳和谐生成中和之气,呈现一 度民族宗教哲学影响,带有明显的泛神主义、泛爱主 种平衡和谐的生命状态,阴阳二气之中和是自然万物 义色彩。泰戈尔认为“神是无限完美的典范”,神无 和谐共济的内在基质。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 所不在,“神在火中,亦在水中,它解释着整个世界:神 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自然”即自然而 在植物中,也在树之中,对那样的神,我致以敬礼”)。 然,一种顺其本性之所是的存在状态。老子的“自 美则原于梵性的和谐,“梵就是梵,它是无限完美的观 然”是对“道”的本质属性的归结,自然性即道性,因 念”,“存在(指梵)的完美赋予变化的不美以美的特 2 1994-2010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开双眼仔细看看, 你的面前没有上帝! 他在贫瘠土地 的耕耘者那里, 他在粉碎顽石的筑路者那里。他与他 们同沐阳光, 同浴阴雨, 他的衣裳沾满了尘埃。脱掉 你的神圣的披风, 像他一样踏足到尘埃之地吧! ! ( #吉檀迦利 ∃ 11 首 ) 可见, 泰戈尔所信仰、尊崇的 神!既是形而上的抽象 实在!, 具有人格化、自然化 的特征, 也是自然万物和人自身。此外, 诗人还将 爱!作为实现真善美、达成和谐生命形态的途径之 一。他在诗中深情描绘了神、人以及宇宙万物间纯实 本真的爱。 你是一朵夜云, 在我梦幻中的天空浮泛。 我永远用爱恋的渴想来描画你。! (#园丁集∃ 30首 ) 你曾把爱赐给我, 人间处处充满你的赠礼。! (#渡 口∃ 10首 ) 凝神谛听, 我的心, 快听那世界的细雨嘤 咛, 那是它对你爱的呼应。! (#飞鸟集∃ 13 首 ) 世界 面对它的爱人, 揭开自己博大的面纱。它又倏忽变 小, 小得宛如一支歌谣, 宛如永恒的亲吻。! ( #飞鸟 集∃ 3首 ) 爱, 在这光明与黑暗循环的战争舞蹈的中 心诞生; 你的爱是绿色的小岛, 那儿阳光亲吻着森林 害羞的荫影, 群鸟的欢歌在向静谧求爱。! (#游思集 II∀ 30首∃ ) 她贴近我的心, 就像花草贴紧大地; 她 对我来说是如此甜蜜, 犹如睡眠之于疲惫的肢体; 我 对她的爱就是我的整个生命的泛滥, 似秋日上涨的河 水, 无声地纵情奔流; 我的歌和我的爱是一体, 就像溪 流的潺潺涟漪, 以它的波浪和水流歌唱。! (#情人的 礼物∃ 4首 ) 不是槌棒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 鹅卵石臻于完善。! (#飞鸟集∃ 126首 )宇宙万物在诗 人倾情演绎的光影斑斓的臻美乐章里激生了 雨点与 大地接吻!般的温情谐美的挚爱。 泰戈尔的和谐论美学观建立在 梵我合一!的印 度传统宗教哲学基础之上, 宇宙万物因分有了梵性精 神而获具了美与和谐。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梵或神、 自然与人三者具有同质性, 并先验地依循一定的精神 原则和谐地统一于宇宙之中, 美是人与世界的和谐统 一, 此即诗哲泰戈尔毕生追求、呼唤亲证的 人生真 理! 美。 (二 )老子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根本性观念, 也 是其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 物与美的本原,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 #道德经 42章∃ )。 道!化生万物, 无为而无不 为!, 成天地之 大美!。和谐, 可谓道的基本特征, 宁 淡朴拙的自然万物之美体现了 道!性的自然、本真 与和谐。氤氲恍惚、阴阳和谐生成中和之气, 呈现一 种平衡和谐的生命状态, 阴阳二气之中和是自然万物 和谐共济的内在基质。老子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 法道, 道法自然。! ( #道德经∃ 25章 ) 自然!即自然而 然, 一种顺其本性之所是的存在状态。老子的 自 然!是对 道!的本质属性的归结, 自然性即道性, 因 此, 道的存在不依据超乎自然本性的先验原则, 道只 依循自身本性, 自然无为, 是谓 天道自然, 无为而无 不为! ( #道德经∃ 37章 )。简言之, 无为而无不为! 即 自然!或 道!衣养万物、化生万物的根本法则, 也 是美的根本法则。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不去 妄为, 其美学内涵在于自然而然、不事造作, 顺物之性 而衣养孕蓄万物, 所谓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 #道德经∃ 64 章 )。 无不为!即道能 成功遂事!、 衣养万物!、 为而不争!、 不争而善胜!, 道能通过 无为!成就宇宙天地之大美、养运气象生命之和谐。 道的 无为而为!的品格秉性正如老子所言: 万物恃 之以生而不辞, 成功遂事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 主, 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以其终 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 #道德经∃ 34 章 ) 道法自 然!、美原出于自然之道, 故从某种角度来说, 老子的 道论即美论, 老子对道的认识也是对美的认识与体 验, 道即自然, 自然为美, 自然全美。 统而观之, 泰戈尔 梵我合一!的哲学美学观与 老子 道法自然!的哲性诗学观具有内在的精神联 系, 无论是梵性精神, 抑或道性精神, 表征出泰戈尔与 老子为追求、崇尚超验的精神境界之美。 梵我合 一!的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泰戈尔和谐论美 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梵!是宇宙的本根与美的本原, 美是梵性的和谐。老子则以 道!为天地万物与美的 本原, 道!效法 自然!, 无为而为, 最终成就了天地 大美以及宇宙万物生机和谐的生命状态, 是谓 天人 合一!。从哲学本体论维度看, 梵!与 道!分别成为 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最高范畴。在泰戈尔那 里, 大梵!与 小梵!、万物与梵性精神的冥合生成美 与和谐。同样, 老子 道!的自然精神漫溢浸染为宇 宙万物朴拙虚淡的生态品格, 道的 虚静恬淡, 寂寞无 为! (庄子语 )即美, 美在一体圆融、自然浑成的天地 气象, 宇宙天地大美即自然万生之大和谐, 这是一种 庄子所谓的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境 界。 梵我合一!与 道法自然!的哲性诗学观皆以美 与和谐为其思想基点与价值原点, 美是和谐成为泰戈 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精神折光。因此, 在思想脉络 的精神向度上, 泰戈尔与老子达成了某种具有东方元 素性的 和谐!。当然, 在认识论上, 泰戈尔 梵我合 一!与老子 道法自然!之 和谐论!的具体构成方式 有所区别。泰戈尔 梵我合一!的和谐论思想深受印 度民族宗教哲学影响, 带有明显的泛神主义、泛爱主 义色彩。泰戈尔认为 神是无限完美的典范!, 神无 所不在, 神在火中, 亦在水中, 它解释着整个世界; 神 在植物中, 也在树之中, 对那样的神, 我致以敬礼! [ 3]。 美则原于梵性的和谐, 梵就是梵, 它是无限完美的观 念!, 存在 (指梵 )的完美赋予变化的不美以美的特 2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