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俄相互尊重对方 既不同于先是结盟,后是对抗的中苏关系,也不同 人民的自由选择,互不干涉内政。中俄两国领导人 于冷战后继续存在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结盟 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 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俄根据事态本身的是非曲 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 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现在的中俄关系既不同 系没有假想敌和潜在对手。中俄在发展战略协作 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苏关系,当时两国为争 伙伴关系的同时,双方都努力发展同包括美国在 当马克思主义“正统”而相互指责,也不同于现在 内的西方国家的友好和合作关系。中俄战略协作 的美国,打着“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 关系是透明的、开放的。 重和平等相待体现了民主和包容的精神,在相互 此外,在经贸领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实行优 交往中,中俄各自保持了自己的尊严,谁也没有屈 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也是中俄新 辱感。 型国家关系的一大特点。 (二)高层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 总之,经过10多年的共同努力,中俄已经建 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 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 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特别是领导人之间 的轨道。中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 的高层接触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 根本利益,而且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邻国 和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已 之间以及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经建立了两国元首、议长、总理的定期会晤机 制。实践证明,高层交往机制化对推动两国关系 三 推动中俄关系的基 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其一,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 本动力和现实因素 新问题,增强相互信任,其二,登高望远,着眼未 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和规划两国关系 (一)基本动力 的发展:其三,克服官僚主义的惰性,为两国关系 所谓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指推 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动中俄关系发展长期起作用的、而不是暂时的和 (三)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 经常变化的因素。 利益问题时,相互支持。例如,中国支持俄罗斯打 中俄关系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有 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行 它自身的逻辑。历史经验证明,中俄两国“和”则两 动,对俄罗斯加强同独联体国家关系的政策表示 利,“斗”则两败俱伤。两国的精英们已从过去的中 理解和支持。俄罗斯完全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 苏关系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有足够的智慧塑造新 的立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型的中俄关系。但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础还是两国在发展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 台湾事务。 首先,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 (四)树立新的安全观、构筑新的安全结构。在 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 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中俄摈弃了传统思维, 改革和发展。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振兴俄罗斯, 不再走扩充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同盟的老路,而是 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实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 观,通过实现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信任与相互裁 ①两国元首除每年进行互访以外,还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峰 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其他多边场合举行 军,构建非军事化的周边安全结构。中苏、中俄经 会晤。到2006年,两国已经举行了11次总理定期会晤。总理定期 会晤委员会机制越来越完善。委员会下设10个合作分委会,涵盖 过40年的谈判,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互 能源、经贸、科技、运输、核能、银行、航天、通信、环保和民用航空 谅互让的精神,终于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 技术等领域。两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除下设教育、文化、卫 生、体有和旅游5个合作分委会外,还设立了媒体、电影和档案合 问题,把过去长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障碍的边界 作工作小组。2004年启动了高层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政府各个部 变成了联结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纽带。 门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边境和地方合作机制在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04年年底,两国之间先后有65对省(市)建立了友好省州 (五)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 和姊妹城市关系。 5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一)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中俄相互尊重对方 人民的自由选择, 互不干涉内政。中俄两国领导人 反复声明, 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 发, 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地选择社 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现在的中俄关系既不同 于上世纪60~ 70 年代的中苏关系, 当时两国为争 当马克思主义“正统”而相互指责; 也不同于现在 的美国, 打着“民主”旗号, 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 重和平等相待体现了民主和包容的精神, 在相互 交往中, 中俄各自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谁也没有屈 辱感。 (二) 高层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 系得以顺利发展, 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 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 特别是领导人之间 的高层接触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 和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已 经建立了两国元首、议长、总理的定期会晤机 制①。实践证明, 高层交往机制化对推动两国关系 发展具有特殊作用: 其一, 及时研究新情况, 解决 新问题, 增强相互信任; 其二, 登高望远, 着眼未 来,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和规划两国关系 的发展; 其三, 克服官僚主义的惰性, 为两国关系 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三) 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 利益问题时, 相互支持。例如, 中国支持俄罗斯打 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行 动, 对俄罗斯加强同独联体国家关系的政策表示 理解和支持。俄罗斯完全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 的立场, 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台湾事务。 (四) 树立新的安全观、构筑新的安全结构。在 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 中俄摈弃了传统思维, 不再走扩充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同盟的老路, 而是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 观, 通过实现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信任与相互裁 军, 构建非军事化的周边安全结构。中苏、中俄经 过40 年的谈判, 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本着互 谅互让的精神, 终于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 问题, 把过去长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障碍的边界 变成了联结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纽带。 (五)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 既不同于先是结盟, 后是对抗的中苏关系, 也不同 于冷战后继续存在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结盟 关系。在国际事务中, 中俄根据事态本身的是非曲 直, 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没有假想敌和潜在对手。中俄在发展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的同时, 双方都努力发展同包括美国在 内的西方国家的友好和合作关系。中俄战略协作 关系是透明的、开放的。 此外, 在经贸领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 实行优 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也是中俄新 型国家关系的一大特点。 总之, 经过 10 多年的共同努力, 中俄已经建 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 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 的轨道。中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 而且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邻国 之间以及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三 推动中俄关系的基 本动力和现实因素 (一) 基本动力 所谓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 是指推 动中俄关系发展长期起作用的、而不是暂时的和 经常变化的因素。 中俄关系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有 它自身的逻辑。历史经验证明, 中俄两国“和”则两 利,“斗”则两败俱伤。两国的精英们已从过去的中 苏关系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 有足够的智慧塑造新 型的中俄关系。但是,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 础还是两国在发展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 首先, 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 这就是, 在 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 改革和发展。对俄罗斯来说, 就是要振兴俄罗斯, 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 对中国来说, 就是要实 — 57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两国元首除每年进行互访以外, 还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峰 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其他多边场合举行 会晤。到2006 年, 两国已经举行了11 次总理定期会晤。总理定期 会晤委员会机制越来越完善。委员会下设10 个合作分委会, 涵盖 能源、经贸、科技、运输、核能、银行、航天、通信、环保和民用航空 技术等领域。两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除下设教育、文化、卫 生、体育和旅游5 个合作分委会外, 还设立了媒体、电影和档案合 作工作小组。2004 年启动了高层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政府各个部 门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边境和地方合作机制在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04 年年底, 两国之间先后有65 对省(市) 建立了友好省州 和姊妹城市关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