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时间性差异是指因收入或费用项目在税法和会计上归和费用的所得税影响,并以所得税费用列示在损益表上 属于不同期间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递延所得税是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 异。其确认方法是采用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资产负债表.认为资产负债表 额来确认注重的是差异的形成与差异的转回如企业的开是一种最可能提供信息的决策有用报表。因此用“资产 办费50万元会计一次性转入本期损益而税法要求分期摊负债观”定义收益,从而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用公 销,归属本期的费用为10万元则存在40万元的时间性差异式表示就是: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一本期业主投资 待以后转回。由于收入和费用必然归属于不同期间的资产和分派业主款(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财 或负债,结果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全面收益的概念)2,这要求收益的 性差异则不是时间性差异。例如暂时性差异还可以在以下定性与定量(包括所得税费用)都要服从于资产负债表中 情况下产生(1)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尚未将其全部资产、负债等概念框架结构的要求,因此在确认财务报表 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或投资者(2)资产被重估但计税时不作项目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顺序完全相反 应调整(3)企业购并的成本按购入的可区分资产和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期末递延所得税 的公允价值予以分摊但计税时不作对应调整;(4)构成报告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损益表当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 企业营业的组成部分的国外营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款十(期末递延所 历史汇率折算(5)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国际会计准则②9得税负债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末递延所得税资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报告》的要求予以重述;(6)初始确认产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而损益表债务法则是首先计 时,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余额不同于其初始税基这些不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会 属于时间性差异但属于暂时性差异叫, 收益×适用所得税税率十税率变动对以前递延税款的调 整数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额倒挤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方法 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举例如下 由于损益表债务法侧重于损益表.认为损益表是 某公司2001年初购进价值10000元的设备,该资产 种最容易理解的受托责任报表,因此用“收入费用观”定有效使用期限为4年(期满无残值)税法规定用直接线 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用公式表示就法计提折旧,而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假设该公司每 是:收益=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十利得一损失,为了计税前会计利润为8000元2001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 算净收益,就需汇集包括在税前会计收益中的所有收入30%6,2002年以后改为40%6 表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定每期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项目末 2001年 202年 2004年 会计折旧(1) 3000 税法折旧(2) 250C 账面价值(3)(账面原价一累计会计折旧) 6000 0 税基(4)(账面原价一累计税法折旧) 2500 0 累计暂时性差异(5)=(3)-(4) (1500) 税率(6) 当期应纳税(7) 30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8)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9) 当期所得税费用(10)=(7)+(8)-(9) 32C 3200 表2损益表债务法确定毎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 项目末 2001年 003年 会计折旧 税法折旧 2500 时间性差异 (1500) (500) 税率 所得税费用 应纳所得税 3400 本期递延所得税 450 350 (200) (600) ①说明:3002年所得税费用=800×406-1500×(40%-30)=3050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时间性差异是指因收入或费用项目在税法和会计上归 属于不同期间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 异。其确认方法是采用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 额来确认, 注重的是差异的形成与差异的转回。 如企业的开 办费 50万元, 会计一次性转入本期损益, 而税法要求分期摊 销, 归属本期的费用为 10万元, 则存在 40万元的时间性差异 待以后转回。由于收入和费用必然归属于不同期间的资产 或负债, 结果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 性差异则不是时间性差异。 例如, 暂时性差异还可以在以下 情况下产生(1)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尚未将其全部 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或投资者;(2)资产被重估但计税时不作 对应调整;(3)企业购并的成本按购入的可区分资产和负债 的公允价值予以分摊但计税时不作对应调整;(4)构成报告 企业营业的组成部分的国外营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 历史汇率折算;(5)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国际会计准则 29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报告》的要求予以重述;(6)初始确认 时,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余额不同于其初始税基, 这些不 属于时间性差异, 但属于暂时性差异[1] 。 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方法 由于损益表债务法侧重于损益表, 认为损益表是一 种最容易理解的受托责任报表, 因此用“收入 /费用观”定 义收益, 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用公式表示就 是:收益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利得 -损失 。 为了计 算净收益, 就需汇集包括在税前会计收益中的所有收入 和费用的所得税影响, 并以所得税费用列示在损益表上, 递延所得税是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资产负债表, 认为资产负债表 是一种最可能提供信息的决策有用报表。 因此用“资产 / 负债观”定义收益, 从而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 用公 式表示就是:期末净资产 -期初净资产 -本期业主投资 和分派业主款(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 6 号财 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全面收益的概念 )[ 2] 。 这要求收益的 定性与定量(包括所得税费用)都要服从于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负债等概念框架结构的要求。 因此, 在确认财务报表 项目时,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顺序完全相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期末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 然后倒挤出损益表当期所得税费用。 其计算 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纳税款 +(期末递延所 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 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损益表债务法则是首先计 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会计 收益 ×适用所得税税率 +税率变动对以前递延税款的调 整数, 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额, 倒挤出 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举例如下: 某公司 2001年初购进价值 10000元的设备, 该资产 有效使用期限为 4年 (期满无残值), 税法规定用直接线 法计提折旧, 而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 假设该公司每年 税前会计 利润为 8000 元, 2001 年适用所 得税税率为 30%, 2002年以后改为 40%。 表 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定每期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项目 /年末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会计折旧(1) 4000 3000 2000 1000 税法折旧(2) 2500 2500 2500 2500 账面价值(3)(账面原价 -累计会计折旧) 6000 3000 1000 0 税基(4)(账面原价 -累计税法折旧) 7500 5000 2500 0 累计暂时性差异(5)=(3)-(4) (1500) (2000) (1500) 0 税率(6) 30% 40% 40% 40% 当期应纳税(7) 2850 3400 3000 26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8) 0 450 800 600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9) 450 800 600 0 当期所得税费用(10)=(7)+(8)-(9) 2400 3050 ① 3200 3200 表 2 损益表债务法确定每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 项目 /年末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会计折旧 4000 3000 2000 1000 税法折旧 2500 2500 2500 2500 时间性差异 (1500) (500) 500 1500 税率 30% 40% 40% 40% 所得税费用 2400 3050 3200 3200 应纳所得税 2850 3400 3000 2600 本期递延所得税 450 350 (200) (600) · 66· ① 说明:2002年所得税费用 =8000 ×40% -1500×(40% -30%)=305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