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章武力 20自3年庆市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B、人恒过国恒亡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文章采用 一总”的结构模式。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问举大计亦死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域/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雨后作 战/必胜矣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用原文答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忱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参期】11、B(3分)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D》《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参制】2、B3、B4、c5、D 2。04年女市[甲]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选自锰孟子】) (2)内心忧困,思缩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本题共6分,每小题 三年商大早,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孟焉。未几,蓝 1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本题2分,每空1分 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季,弗听,仍 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本题 其旧,乃大早连岁。计其获,则结歉而赢焉。故曰:“早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 4分,超过20字扣1分) 解释句中加粗的词。(2分)(1入则无法家擤士拂:C2)郑之邮人学为盖鄙: 天时不如地利…故曰,域民不以封之界,恩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2早斯具舟,热斯具裘。译: 解释下列加租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D)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问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问的是() 【●●普1、“弼”,辅佐边境2、一个人常犯错谈,然后才能改正,天早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 州之野产异蛇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面政之商不胜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 3、翻译下而的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据北省市《四)孟子散文气势磅礴,善用排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三里之城“故日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解释下列加粗的河在文中的意思: 油非不深也()(2要而去之()(故君子有不战() (D)其器②限制③通“叛”,背叛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 攻亲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5、得道天下/顷之6、文中加点的两个字,“委”意思是,“畔”意思是 1》然面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8、用“/”标出下面句子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24、本文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9、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10、文中加 D池:护城河。②委:放弃。③有:或,要么。(3分)21、B(2分) A、水池兵器到达叛徒B、护城河兵器极点背 22、域民不以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错1个字扣0、5分,扣完2 兵到达叛徒D、水泡士兵极点背叛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语句中的“故”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故”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B、桓侯故使人问之 D》《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C、骨已尽矣,而两貌之并驱如故D、故为之说,以俟大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破都背叛他的君主。(2 A、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域城,B、委商去之:弃城商逃离 24、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想 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涨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风震天下,并不是因为武力的强 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赛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3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 2、B 3、B 4、C 5、D 2004年泰安市 [甲]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 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 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2分) ⑴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⑵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⑵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弼”,辅佐 边境 2、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 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湖北省咸宁市(四)孟子散文气势磅礴,善用排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故曰 , 。 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⑴ 池非不深也( ) ⑵ 委而去之( ) ⑶ 故君子有不战( )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 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2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原文句子。(2分)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⑴ 池:护城河。 ⑵ 委:放弃。 ⑶ 有:或,要么。(3分) 21、B(2分) 2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错1个字扣0、5分,扣完2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⑵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2 24、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 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3分) 2003年重庆市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B、人恒过 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D、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用原文答)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参考答案〗 11、B(3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⑵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本题共6分,每小题3 1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本题2分,每空1分) 1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本题 4分,超过20字扣1分) 天时不如地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⑶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5、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答案〗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 兵器 ⑵ 限制 ⑶ 通“叛”,背叛 2、C 3、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 天下/顷之 6、文中加点的两个字,“委”意思是 ,“畔”意思是 。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8、用“/”标出下面句子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9、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10、文中加点的“池” “兵” “至” “畔”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池 兵器 到达 叛徒 B、护城河 兵器 极点 背叛 C、护城河 士兵 到达 叛徒 D、水池 士兵 极点 背叛 11、下列语句中的“故”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故”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B、委而去之:弃城而逃离。 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风震天下,并不是因为武力的强大。 1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