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多于夜间、清晨转移(施药时期)。3龄以上幼虫具有自残习性,有时也可取食其它鳞翅目幼 虫。 3.化蛹习性幼虫入土化蛹,多在田畦深处入土较多。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棉铃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棉花、小麦、豌豆、玉米、高粱都是它的嗜食作物。农业耕作 栽培技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棉铃虫食物营养和栖息环境的变化,对棉铃虫的生存、繁殖和为害程度等影响很大,为了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复种指数提高,间作套种迅速发展,水肥条件大大改善,小麦高产晚熟品种大量推广,既提供了棉 铃虫充足的营养条件,保证了今年都有集注可取食为害,又为棉铃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条件的变化总趋势有 利于棉铃虫的发生。 (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棉铃虫的分布基本上适于偏干的环境条件,最适温度为25-28°C,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 1.温度(1)影响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影响其发生为害期。(2)影响棉铃虫的存活率和繁殖力。 2.湿度棉铃虫对湿度要求较低。干早年份易大发生,其它年份雨水多、湿度大、发生量少,危害轻,而北方棉区 属常发区与雨水较少有关。 (三)天敌的关系棉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天敌有多种赤眼蜂、姬峰和多种寄生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草铃、 瓢虫、猎蝽、螳螂、细菌、真菌等。 五、预测预报 (一)调查取样技术1.单对角线10点取样每点单行五株,查百株虫口,如在13头/株以上,查50株。 2.如百株虫口在3-13头/株,应对角线再查50株,共100株 3.如百株虫口在3头/株以下,应按双对角线20点取点,每样10株,共200株。 (二)第二代发生预测 1.发生期预测黑光灯诱蛾,查越冬代高峰期后推50天为第二代产卵盛期日,或根据4月1日至6月10日的平均气温来 预测,利用回归预测式Y=114.02-4.1X(X为平均气温,Y为产卵盛期)。 2.发生量的预则5月下旬,以4月11日至5月20日黑光灯诱峨量X、同期日平均气温Y、2代棉田百株卵量Z的预测式 Z乙Xy-0.68x+24.53y-340.12. (三)第三代发生期预测 1.发生期预测 利用期距法预测:2代产卵盛期至3代产卵盛期为36天。 2.发生量预测 姬蜂的寄生率(X)与2代幼虫百株残存量(Y)的回归预测式Zxy=20.85-0.48x+9.91y 六、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1.深耕冬灌,减少虫源。2.棉田种植玉米带,在玉米喇叭口期集中消灭。 3.喷磷驱蛾,减少产卵。(2%过磷酸钙) (二)物理防治1.杨树枝诱蛾,2尺左右杨树枝7-8枝捆成束堆沤1-2天,经水解内含杨素(C202002)变为单糖和 邻位氢氧基苯醇,对棉铃虫成虫的引诱作用,黄昏插10把/亩,清晨捉虫消灭。 2.性外激素诱杀3,黑光灯诱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