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种子处理(见棉蚜防治) (三)棉田施药防治1.涂茎(见棉蚜防治)2.成长期用25%三氯杀螨醇1000x,25%杀虫脒300-400x,50%硫磺胶 悬剂400x,50%克螨特2000x,50%喹硫磷2000-3000x,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x液,防效都很好. 第四节棉铃虫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城科,又叫钻心虫、棉桃虫、辣椒虫。 一、分布与为害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的一大害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云南、辽宁等棉区为常发区,其 它棉区则每年发生轻重不同。 棉铃虫为多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日前已知的寄主植物达30多种,科200余种,在农作物中主要有棉 花、玉米、小麦、高梁、豌豆、蚕豆、番茄、辣椒等。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将叶食成孔洞或缺刻,花蕾被蛀食 后,苞叶张开发黄,2-3天随即脱落。初卵幼虫先吃掉卵壳,后咬食嫩叶,嫩蕾或顶芽:二龄幼虫则主要为害幼蕾。以下 各龄主要为害蕾、花、铃,蛀入内部食害,造成落蕾、落花、落铃、烂铃。甘肃农民有“十铃九落,容易腐烂”的说 法,特别是5-6龄幼虫。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红褐色,雄虫灰绿色,前翅中部迁前喙处有暗褐色环状纹、肾状纹各一个,中横线由肾状纹下斜至翅后 喙,未端达环状纹正下方。亚缘线锯齿均匀与外缘平行,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灰白,外缘有褐色宽带,中间有两个 相连的白色斑,后翅中部有一褐色月牙形斑纹。 烟草夜蛾:寄主不同。主要在甜辣椒上,形态特征:烟夜蛾复眼黑色,前翅短于体长,中横线向翅后缘直伸,末端 达环行纹下方,外横线较直,亚缘线锯齿参差不齐,后翅黄褐色,黑带上的白班环明显。 幼虫:初孵幼虫青黑色,老熟幼虫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褐色斑。背部刚毛瘤排成不规则4纵列。 三、生活史和生活习性 (一)生活史棉铃虫在甘肃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能发生3-4代,以蛹在土内越冬,第一代主要为害小麦、豌豆、 豆科绿肥等,第二代或二、三代为害棉花。春季越冬蛹羽化成虫后,在早春作物上产卵,6月份第一代幼虫大量发生,7 月份第一代成虫出现,飞入棉田活动,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萎燕的杨树枝有较强的趋性,卵散产,单雌产卵量在 3000粒以上,平均1000粒左右。卵的分布:上部果枝多于下部,尤以顶端和群尖最多。卵在蕾、花、铃和叶片上的分布 比率因代别而不同,第二代卵大多数产在顶部嫩尖上,以后各代多产生繁殖器官上,但在果柄、叶柄上也有卵,叶片上 的卵大多和数在叶片的上面,干早时反面的数量增加,棉铃虫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选择性,不但因寄主种品种不同而有差 异,而且因棉株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阶段而有区别,卵期一般2-4天,幼虫孵化以傍晚7-9时最盛,转移为害以夜间和 清晨为多,幼虫期10-2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在土中3-5cm处作土化蛹,蛹期10-14天。 发生世代数,由南北减少,N40°以北的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3代/年,N32一40。的黄河、长江棉区4代/年,N25 一32的长江流域棉区5代/年,·N25°以南的华南棉区6代/年,云南棉区7代年/。 (二)主要习性1.成虫习性成虫羽化以19-2时最盛,活动、觅食、交尾、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白天隐蔽潜 伏。利用此性在棉田设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向蜜源植物吸食花蜜的习性,作为补充营养。利用3330A波长 的光源趋性最强,可用来诱杀。1000-3000粒/雌,卵散产,成虫喜产卵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多产与嫩尖、叶 等幼嫩部位。2代卵分布较集中,3代卵较为分散,以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植株40厘米以下部位少5%,50厘米以上 占95%。 2.幼虫习性初孵幼虫先吃掉卵壳,转移到心叶或叶背栖息,当天不食不动,第二天多集中在生长点或嫩尖处取食 嫩叶。2龄后开始蛀食幼蕾,3-6龄食量增大,蛀食青龄。每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左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