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这种研究框架中,苏联因素作为中国决策的一个从属性的问题,对其影响的评价显然 要低于从中苏关系角度所得出的结论。2 关于苏联对中国抗美援朝决策的影响程度的探讨,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 中国决定参战是基于何种动机,美军用武力统一朝鲜是否损害了中国的基本利益和其他一些 重大的利益。只有在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才能确定苏联因素是在什么层次上发挥作用 而要回答中国决定出兵是否是基于维护中国的基本利益,则需要借助国际政治理论。在这方 面存在明显的不足。2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几乎都认为是积极的。新的研究从两 个方面推进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是更加具体丰富地指出了是那些因素在加 强中苏关系,其中包括由于中国领导人认为,抗美援朝实际上也是“抗美援苏”,所以极大 地增加了中国领导人在道义上的平等感甚至优越感,斯大林也更愿意在重大决策上与中国领 导人协商或征求意见。2另一方面是指出,抗美援朝中双方交往中也出现过分歧,主要是由 于中苏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存在分歧,苏联领导人并没有完全满足中国对军事援助的要求,如 在朝鲜战场提供空中掩护等。所以“中苏之间在参与朝鲜战争问题上虽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 的,但双方在目标和基本要求方面又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结果,中国出兵朝鲜一方面加强了 中苏之间的联盟关系,一方面也为中苏关系本来就存在的不信任和不协调因素的发展留下了 隐患”。2 ,关于中苏合作的研究。 由于受到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很长时间里学术界从来不研究中苏合作的情况 和影响。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公布有关档案,任何对中苏关系的系统研究都不能再回 避这个课题。实际上,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越来越多,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内容 也越来越具体丰富,包括了苏联在经济贸易方面给予中国的巨大援助、中苏在军事领域的合 作,特别是中苏政治领域的合作、苏联在帮助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方面的援助和支持、苏联 专家包括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的情况及其作用和意义、中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如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苏联与日本媾和谈判等等。“这些成果是对中苏关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或弥补,而且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肯定会对中苏合作的全貌以及中苏合作 对双方内外政策造成的重大影响等,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关于中苏同盟破裂的研究。 如同其他领域一样,历史研究的关注点通常比较容易集中在矛盾与冲突比较剧烈和凸显 的课题上,中苏关系的研究则较多地集中在中苏同盟破裂及有关的问题上。当然,对中苏同 盟破裂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时政治气氛、政治环境的影响,毕竟90年代以来的中苏关 系研究同中苏关系恶化时期的同类研究在时间上是接续的。另一方面也受到档案的限制和当 事人回忆的影响。所以90年代以来对中苏同盟破裂的硏究有一个更为明显地从宏观到微观、 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导致同盟出现裂痕到彻底破裂的具体事件的研究,越来 越深入,越来越丰富。与之相伴的研究成果的质量越来越高。以下集中对几个方面的研究做 2有代表性的论著包括: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抗美援 朝战争史》:牛军:《越过三八线一—政治军事考虑与抗美援朝战争目标的确定》,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 1):齐德学:《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指导》,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23关于中国参战的利益考虑,《越过三八线一一政治军事考虑与抗美援朝战争目标的确定》做了较好的分 24杨奎松、陈兼:《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兴衰》,载《北京与莫斯科》,第350-351页 25《北京与莫斯科》,第171页 36这方面的重要论著包括:《斯大林与冷战》:《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沈志华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沈志华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载《党史研究资料》,2002(9):王奇:《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在这种研究框架中,苏联因素作为中国决策的一个从属性的问题,对其影响的评价显然 要低于从中苏关系角度所得出的结论。22 关于苏联对中国抗美援朝决策的影响程度的探讨,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 中国决定参战是基于何种动机,美军用武力统一朝鲜是否损害了中国的基本利益和其他一些 重大的利益。只有在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才能确定苏联因素是在什么层次上发挥作用。 而要回答中国决定出兵是否是基于维护中国的基本利益,则需要借助国际政治理论。在这方 面存在明显的不足。23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几乎都认为是积极的。新的研究从两 个方面推进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是更加具体丰富地指出了是那些因素在加 强中苏关系,其中包括由于中国领导人认为,抗美援朝实际上也是“抗美援苏”,所以极大 地增加了中国领导人在道义上的平等感甚至优越感,斯大林也更愿意在重大决策上与中国领 导人协商或征求意见。24另一方面是指出,抗美援朝中双方交往中也出现过分歧,主要是由 于中苏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存在分歧,苏联领导人并没有完全满足中国对军事援助的要求,如 在朝鲜战场提供空中掩护等。所以“中苏之间在参与朝鲜战争问题上虽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 的,但双方在目标和基本要求方面又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结果,中国出兵朝鲜一方面加强了 中苏之间的联盟关系,一方面也为中苏关系本来就存在的不信任和不协调因素的发展留下了 隐患”。25 三,关于中苏合作的研究。 由于受到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很长时间里学术界从来不研究中苏合作的情况 和影响。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公布有关档案,任何对中苏关系的系统研究都不能再回 避这个课题。实际上,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越来越多,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内容 也越来越具体丰富,包括了苏联在经济贸易方面给予中国的巨大援助、中苏在军事领域的合 作,特别是中苏政治领域的合作、苏联在帮助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方面的援助和支持、苏联 专家包括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的情况及其作用和意义、中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如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苏联与日本媾和谈判等等。26这些成果是对中苏关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或弥补,而且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肯定会对中苏合作的全貌以及中苏合作 对双方内外政策造成的重大影响等,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关于中苏同盟破裂的研究。 如同其他领域一样,历史研究的关注点通常比较容易集中在矛盾与冲突比较剧烈和凸显 的课题上,中苏关系的研究则较多地集中在中苏同盟破裂及有关的问题上。当然,对中苏同 盟破裂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时政治气氛、政治环境的影响,毕竟 90 年代以来的中苏关 系研究同中苏关系恶化时期的同类研究在时间上是接续的。另一方面也受到档案的限制和当 事人回忆的影响。所以 90 年代以来对中苏同盟破裂的研究有一个更为明显地从宏观到微观、 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导致同盟出现裂痕到彻底破裂的具体事件的研究,越来 越深入,越来越丰富。与之相伴的研究成果的质量越来越高。以下集中对几个方面的研究做 22有代表性的论著包括: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抗美援 朝战争史》;牛军:《越过三八线——政治军事考虑与抗美援朝战争目标的确定》,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 (1);齐德学:《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指导》,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 年版。 23 关于中国参战的利益考虑,《越过三八线——政治军事考虑与抗美援朝战争目标的确定》做了较好的分 析。 24 杨奎松、陈兼:《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兴衰》,载《北京与莫斯科》,第 350-351 页。 25 《北京与莫斯科》,第 171 页。 26 这方面的重要论著包括:《斯大林与冷战》;《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沈志华: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沈志华: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载《党史研究资料》,2002(9);王奇:《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