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片接成全桥,同样是分级等增量加载(分3级),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应变片的 应变读数,直至最终载荷。每项实验至少重复三遍: 0.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后,卸除载荷,关闭电源拆线整理所用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将 所用仪器设备复原。数据经教师检查签字。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中,圆筒的管壁很薄,为避免损坏装置,注意切勿超载,不能用力扳动圆筒的自由端 和力臂, 2.拆线时注意拆线时动作要轻,以免叉子掉下来(如果叉子己掉下,及时通知老师焊上): 3.全桥接线时注意正、负的相应位置,以免测出数据不准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理论计算 弯矩、扭矩和主应力理论值计算公式分别为: M=Fxh T=Fxh W=I 20-a o,2mM±VP+7) 01_1 式中:加-受0-a)是空心调台的数有数面系敌其中,口=% 2.实验计算 1计算主应变、主方向、弯矩、扭矩时,要用同载荷、同位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用 次同一点测得的值计算平均值: 2.误差计算,计算各点相对误差 6=-0生x100% 0 3.比较各测点的理论与实验的差值,简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 片接成全桥,同样是分级等增量加载(分 3 级),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应变片的 应变读数,直至最终载荷。每项实验至少重复三遍; 10.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后,卸除载荷,关闭电源拆线整理所用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将 所用仪器设备复原。数据经教师检查签字。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中,圆筒的管壁很薄,为避免损坏装置,注意切勿超载,不能用力扳动圆筒的自由端 和力臂; 2.拆线时注意拆线时动作要轻,以免叉子掉下来(如果叉子已掉下,及时通知老师焊上); 3.全桥接线时注意正、负的相应位置,以免测出数据不准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理论计算; 弯矩、扭矩和主应力理论值计算公式分别为: M F l =  1 T F l =  2 3 4 (1 ) 32 D W  = − 1 2 2 2 1 ( ) 2 M M T W   =  + 式中: 3 4 (1 ) 32 D W  = − 是空心圆管的抗弯截面系数,其中, d D  = 。 2.实验计算 1.计算主应变、主方向、弯矩、扭矩时,要用同载荷、同位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用三 次同一点测得的值计算平均值; 2.误差计算,计算各点相对误差 100%     − =  理 实 理 3.比较各测点的理论与实验的差值,简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