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饮冰室书话 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多有建树,写下了一系列耸动视听、影 响深远的好文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启超是清末民初,尤 其是1903年前后,中国奥论界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梁启 超称赞王安石的文章,或如长江大河,或如层峦叠幛,或拓芥 子为须弥,或笼东海于袖石,无体不备,无美不收,耳黎而外, 一人而已。其实,一人而外还有一人,即梁启超。他的文章也 有如此气象!至少他向往这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大气象。 清末诗人黄遵宪曾这样评价梁启超:“《清议报》胜《时务 报》远矣,今之《新民丛报》又胜《清议报》百倍矣。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 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他又说, “罗浮山洞中一猴,一出而遑妖作怪,东游而后,又变为《西游 记》之孙行者,七十二变,愈出愈奇。吾辈猪八戒,安所容置 喙乎,惟有合掌膜拜而已。”黄遵宪不仅以诗名世,而且为光绪 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珈坡总领事,能为他顶 礼膜拜的人恐柏不会很多。他在这里如此称誉梁启超,说明粱梁 启超在当时知识界地位之显赫。在晚清文坛上,严复是自信而 傲视一切的,但他在和梁启超诘推中,也不得不承认其重大的 社会影响,在致友人的信中称梁启超“主暗杀则人因之而侗然 暗杀,主破坏则人又群然争为破坏矣。”当严复论及其文时说, “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笔端又有魔力,足以动人,… 敢为非常可喜之论”。又说,“任公文笔,原自畅达。…一纸 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胡适在梁启超办《新民丛报》时 恰是翩解少年,他后来回忆说:“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 带着浓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梁氏《新民丛报》时代的文章,青年学者竞喜之,谓之“新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